词条 | 孙叔敖祠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孙叔敖祠又称孙公祠。位于县城南30公里安丰塘北端。祠始建年代不详,《水经注》已言及有祠。《芍陂纪事》:“成化十九年(1483)按院魏公(璋)修之。”明清两代均有修葺。孙叔敖,春秋楚国名相,庄王时为令尹。为政期间,“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其个人生活极其俭朴,“粝饼菜羹”、“面有饥色”。为相12年,死后家中一贫如洗。祠现有大殿3间,碑库3间半,碑刻19方。其中有明万历时所造孙叔敖像,清书法家梁𪩩手书《重修安丰塘记》,并有一碑刻安丰塘地理位置、水源及灌区分布图。清人周光邻有《芍隋楚相祠》诗:“楚相祠堂柏荫清,芍陂晴藻碧烟横。欲知遗泽长流处,三十六陂秋水声。” 孙叔敖祠又称孙公祠,位于寿县城南30公里安丰塘北端。始建年代不详,据《芍陂纪事》载:“成化十九年(1483)按院魏公(璋)修之。”明清两代均有修葺。孙叔敖,春秋时代楚国名相,卓越的水利专家。《史记·循吏列传》记载他“三得相而不喜,三去相而不悔”。为政期间,政绩斐然,“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而他个人生活却极其俭朴,“粝饼菜羹”、“面有饥色”。为相12年,死后家中一贫如洗。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平民出身的杰出人物而建孙叔敖祠。祠现有大殿3间,碑库3间半,碑碣13方。其中有明万历时所建孙叔敖像,清书法家梁𪩩手书《重修安丰塘记》,并有一块石碑载有安丰塘的地理位置、水源及灌区分布图。清人周光邻有诗:“楚相祠堂柏荫清,芍陂晴藻碧烟横。欲知遗泽长流处,三十六陂秋水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