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孙权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74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字仲谋。229—252年在位。东汉末,继其兄孙策统领江东六郡,镇抚山越。在张昭、周瑜等人协助下,招贤求士,安抚将士百姓,稳定江东局势。208年联合刘备大破曹操军于赤壁,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222年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同年称吴王。229年称帝,国号吴,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在位期间,知人善任,置农官,兴水利,实行屯田;开发山越,设置郡县,促进江南土地开发;派人航海加强对夷洲(今台湾)的联系,并与东南亚诸国开展经济文化交流。 孙权182—252三国时吴国建立者即吴大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次子。建安五年(200年),孙策夭折,继兄据江东六郡。重用张昭、周瑜、充分发挥鲁肃、吕蒙、陆逊、诸葛瑾等人的才干,安抚将士百姓,迅速稳定东吴局势。建安十三年(208年),孙刘联合,于赤壁(今湖北埔圻西北)大败曹操。后又联曹反刘。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遣吕蒙袭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于章乡(湖北当阳县东北)擒杀刘备大将关羽,夺取荆州(今湖北襄樊市)。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在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占有荆州四郡。黄龙元年(229年),于武昌(今湖北鄂城)称帝,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在位期间,曾派卫温、诸葛直率万人大船队至夷洲(今台湾),进一步密切了祖国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设典农校尉等农官,兴办屯田。在山越地区设郡县,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死后,尊为吴大帝。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吴国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坚为长沙太守,兄策结交江淮世家,据江东六郡。东汉末,继其兄据有江东,在鲁肃、周瑜辅佐下,治理属地。建安十三年(208年)联合刘备,大败曹操于赤壁。后吴蜀争霸,于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即帝位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邺(南京)。曾派船队航海至夷州(今台湾)。设农官,实行屯田,发展生产。但赋役繁重,刑法严峻,人民不断起义反抗。 孙权182—252三国时吴政权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继其兄孙策据有江东六郡。建安十三年(208),和刘备联兵败曹操于赤壁。后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221年称吴王,229年称皇帝,都武昌 (今湖北鄂城),国号吴,旋即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曾大规模派人航海,加强对夷州 (今台湾) 的联系,又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北方南下流民与土地的结合问题,也解决了当时的军粮问题;并在山越地区设置郡县,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史称吴大帝。 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生于182年。200年在其兄孙策死后,他继续掌权,广招贤才。208年,他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221年,孙权接受魏的封号,称吴王。229年称帝,建元黄龙。他长期与蜀结盟,抵制魏国的进攻。252年在建业去世。先后统治江东地区达50多年。其中从称帝算起,在位24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