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谥号。君主与大臣之美谥。《逸周书·谥法》曰: “五宗 (五世之宗) 安之曰孝,协时肇享曰孝,秉德不回 (逆) 曰孝,大虑行节曰孝。”蔡邕《独断·帝谥》 曰: “慈惠爱亲曰孝。” 苏洵 《谥法》曰:“能养能恭曰孝,继志成事曰孝,斡蛊用誉曰孝。”郑樵 《通志·谥略》 把 “孝” 列为上谥。历朝谥“孝” 的君主有周孝王、燕孝公、赵孝成王、秦孝公等等。

儒家伦理范畴。指养亲、尊亲、承继祖先的思想和行为。《论语·学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礼记·祭仪》:“君子之所谓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孟子·万章上》:“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参见“哲学”中的“孝”。

儒家基本的伦理观念之一。主要指子女对父母的养与尊。《孝经》曰:“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论语》以“孝弟”为“仁之本”。(《学而》)孟懿子问孝,孔子曰“无违”;樊迟不解,孔子又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依既定的礼仪,既能养,又尊敬。孟子亦言:“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大孝终身慕父母”。(《孟子·万章上》)“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孟子·离娄上》)故孝敬父母,贵在真心实意。继承父母的遗志,完成先人未竟之业,亦为“孝”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庸》言:“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孝”的作用,更在于维护既存的封建宗法秩序:“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学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同上)由此,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大力提倡孝道,主张以“孝”治天下。唐玄宗还亲自为《孝经》作注,是流传至今的唯一的御注儒家经典。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