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宁玛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宁玛派中国藏传佛教宗派。由最早传入西藏的密教与本教融合而产生。该派以传承前弘期所译的密教典籍为主,奉8世纪初到西藏传播密教的天竺僧莲花生为初祖。当时并无派名,后弘期其他教派产生后,将前弘期所传的密教称 “宁玛”,意为“古旧”; 又因该派僧人均戴红帽,故又称为 “红教”或 “红帽教”。宁玛派的根本密典,有18部怛达罗,但通常奉行的只有文殊身、莲花语、真实意、甘露功德、橛事业、差遣非人、猛咒咒诅、世间供赞等8部。其教授传承分经典传承、近者埋藏传承(亦称岩传传承)、甚深境界传承,以经传派的龙钦饶绛巴(1308—1363)一系最盛。龙钦为宁玛派中期集大成者。该派密法以“大圆满”为主,其经典以师徒、父子传承形式相传,其宗教活动和僧徒发展以分散为主,与地方实力集团关系不甚密切,所以发展缓慢,至16、17世纪才有规模较大的寺院出现。近代有贡嘎等传此法于汉地。现代欧洲一些城市亦有宁玛派寺院。 121 宁玛派藏传佛教派别之一。约形成于12世纪。因该派僧人头戴红帽,故俗称红教。所奉经典自称为吐蕃王朝时传承下来的经藏或发掘出来的伏藏。其根本密典为“十八部怛特罗”,但通常所奉行的只有八部,即“文殊身、莲花语、真实意、甘露功德、橛事业(以上称“五部出世法”)、差遣非人、猛咒咒诅、世间供赞(以上称“世间法”)。其教法以大圆满为正传,另外还有马头明王法、诸神护法、文殊法、无上瑜伽部等密藏密法。其内部分为三个传承系统。该派较为偏重于僧人修行,讲求咒术。后来持新密咒的众多教派的创始人,大多出于这一教派之门。该派以分散发展为主,与地方实力集团关系不甚密切。至十六七世纪才有较具规模的寺院,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多吉扎寺、敏珠林寺等。 宁玛派藏传佛教最早的派别。十一、二世纪时,西藏僧人中有出身于索尔家族的索尔波旦·释迦生、索尔迥·喜饶扎巴、索尔迥·卓浦巴及绒·却吉桑波等奉莲花生为祖师,以其入藏时所传密咒和所遗伏藏(埋在地下被挖出的经典)修习传承,遂成一派。当时并无派名,当其它派别产生时,因其自称遵循的是西藏佛教前弘期的旧密咒,所以把他们称为宁玛派。“宁玛”有“古”、“旧”的含义。宁玛派以分散发展为主,没有形成大的派别,以后在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支持下才得到较大发展。宁玛派僧人戴红帽,故又称红教。宁玛派重密轻显、一般僧人无正规的学经制度,他们既从事劳动,又可娶妻生子。从1973年开始,宁玛派传入比利时、希腊等西方国家。 宁玛派藏传佛教最早派别。11、12世纪时,西藏出身于索尔家族的某些僧人奉莲花生为祖师,以其入藏时所传密咒和所遗伏藏(埋在地下被挖出来的经典)修习传承,遂成一派。因其自称遵循的是西藏佛教前弘期的旧密咒,故称为宁玛派。“宁玛”有“古”、“旧”之意。宁玛派以分散发展为主,没有形成大的派别。宁玛派僧人戴红帽,故又称红教。 宁玛派喇嘛教教派之一。以十一、十二世纪藏僧索尔波且(1002—1062)、索尔穷(1014-1074)和濯浦巴(1074-1134)等人为代表人物。尊奉八世纪时印度僧人莲花生入藏所传密咒和修习传承。原无派名,西藏佛教“后弘期”其他教派产生后,对奉行“前弘期”旧密咒的此派,称为宁玛(意为“古”或“旧”)派。因此派僧人戴红帽,俗称“红教”。著名寺院有*多吉扎寺、*敏竹林寺等。在康区流传较广。 宁玛派藏传佛教教派之一。宁玛, 藏语意为古、旧。是后弘期其他教派对前弘期藏传佛教的称呼。又因为该派僧人穿红衣戴红帽,俗称红教。宁玛派以分散发展为主。教徒一般是在家僧人, 安家立业,娶妻生子,并不都集中在寺院。宁玛派的根本经典为宁玛十八部,基本教义为宁玛九乘和大圆满法。宁玛派在甘南地区传播历史久远, 早期的寺院多属宁玛派。现在夏河的红教寺、郭瓦滩寺均为宁玛派寺院。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