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安济桥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安济桥

即中外闻名的赵州桥,俗称大石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南门外5里的洨河上。建于隋开皇至大业年间(公元590—608年),是由著名的工匠李春设计并带人建造的一座平坦式拱桥。全长50.82米,跨径37.37米,宽9.6米。桥体为单拱弧形,主拱由28道石拱券纵向并列砌造而成。每个拱券都由厚约30厘米、重约1吨的43个石块组成。桥拱肩敞开(即在拱肩两端各开两个小拱,伏在下面的大拱肩上。这又称敞肩拱)这一构思精巧的“单跨敞肩拱形式”的设计,不仅使巨大的桥身可增16.5%的过水面积,从而减少水流阻力,且减轻大拱券和地脚的载重压力,并节省了200多立方米的石料。从形式上讲,它造型优美,线条柔和,秀逸轻盈,颇具美感,在石雕艺术和点缀性建筑等方面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在桥两边的栏板望柱上,雕刻着各种各样的纹饰,如蛟龙、狮首石像、竹节花草等,其刀法苍劲古朴,风格豪放流畅,十分精美。安济桥建成后,许多地方群起效之,如河北的永通桥、济美桥,山西的景德桥(又叫沁阳桥)、普济桥,河南的通济桥,浙江的苕溪桥等。其影响之大,可见一斑。安济桥建成后,虽曾多次修葺过,仅见石刻记载的就有7次,但主体并没有太大的改动。直到20世纪50年代,其28道拱券中,尚有20道为隋代遗迹,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此桥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安济桥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它的拱肩加拱的“敞肩拱”的运用,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在欧洲,直到1883年,才算有了真正的敞肩石拱桥(法国亚哥河上的安顿尼特铁路石拱桥和卢森堡建造的大石桥)。它们比安济桥足足晚了近1300年。安济桥这座巧夺天工,具有高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石桥,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济桥

隋代石桥。位于河北赵县南门外约3公里的汶河上,是隋大业年间(605—607年)在匠师李春的主持下建造的。桥以长37.37米,高7.23米的大弧形石券横跨汶河上,两肩又有两个小石券,以分担桥体的承重。此桥设计巧妙,既符合力学原理,又美观大方。在结构上,用平行而紧密并列的28个石券构成。桥上雕刻精美的栏板,是隋代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安济桥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又称赵州桥,位于河北赵县城南的沱水上,隋大业年间(605—617) 由石匠李春主持建造,长50.8m,宽9.6m,由28道净跨37.47m、厚1m的石拱券并列组合而成,石券矢高7.23m,仅是净跨度的五分之一,使桥梁形成一个舒缓的拱形,在二端近桥各有二个小石券,与大拱一起承架桥面,既可便于涨水时河水自二小石券中通过,减少对桥梁的冲击,又使桥面更为平缓,马车能方便地通过,桥面二侧的石栏杆和望柱雕刻十分精美,比例适度,线条流畅,是隋代石雕的精品,桥梁合理的结构和优美的形式,显示出中国古代技术和艺术发展的突出成就。

安济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南的洨水上。因赵县古为赵州,又称赵州桥。当地俗称大石桥。隋开皇、大业年间(590—608),由著名工匠李春等人设计建造。为敞肩式单孔并列券石栱桥,全长64.4米余,宽9米余,主栱净跨37.02米,栱矢高7.23米。主栱采用“切弧”原理,扩大了通水面积,又降低了桥面坡度。桥体由28道并列栱券砌筑,并用勾石、收分、蜂腰、伏石“腰铁”连结加固,提高了整体性。两肩各建两个小栱,加大了泄洪能力,并减轻桥身自重,利于大桥的稳固。桥上有44根望柱、42块栏板,上饰龙、兽、花草等图案。该桥选址恰当,设计科学,构造合理,用材精良,为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历经千年风雨仍巍然屹立。其造型轻盈美观,历代文人喻之为“新月”、“玉环”、“长虹”、“苍龙”。宋代杜德源《安济桥》诗云:“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坦平箭直千人过,驿马驰驱万国通。云吐月轮高拱北,雨添春水去朝东。休跨世俗遗仙迹,自古神丁役此工。”元人刘百熙《安济桥》有“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之咏。

安济桥

赵州桥在河北赵县城南2.5公里处,横跨洨河之上。赵县古称赵州,此桥名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当地俗称大石桥,是隋代大业年间的石匠李春所造。桥为单孔,是我国现存最古最大的单孔弧券桥。全桥长50.82米,宽9.6米,由28道独立石拱纵向并列砌筑。弧券两端之间的净跨度是37.35米,跨度大而弧形平。桥的拱肩敞开,大石拱两头各建两个小拱,这样的设计既减少了水流阻力,又能减轻大拱券和地脚的载重,构思精巧,在世界桥梁史上是一项极其伟大的成就。特别是拱肩加拱的敞肩拱型桥,在世界桥梁史上为首创。唐宰相张嘉贞曾为安济桥作铭文,序言说这座桥 “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而涯嵌四穴,盖以杀怒水之荡突,虽怀山而固护焉。非夫深智远虑,莫能创是。” 意思是说这座桥在当时就是一个奇迹,人们都不懂它所以如此制造的道理。桥两头加四个小拱,是为了减轻激流的冲荡,即使是洪水来了也可以保持桥身的坚固。如果不是有深智远虑的人,不能创造这样的桥梁。其实这座桥梁在技术上的许多特创,就是现代建筑工程师也要为之叹服的。民间歌舞剧 《小放牛》 还将此桥编入歌词大加赞叹,足见人们对造桥工匠的钦佩。
赵县西门外清水河上还有一座永通桥,是金代明昌年间所造,造桥人是赵人裒钱。风格与安济桥近似,所以称小石桥。其结构形式与赵州桥完全一样,只是稍小,桥拱跨度为26米,桥宽6.3米,由21道单券并列组成。大拱两头也各伏四个小拱,每个小拱也有21个单券拱。券墩、券面、栏板都有精美的浮雕,花纹图案复杂生动,有河神、飞马、鱼等等。由于两桥相似,而小石桥有些部分更精美,所以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说鲁班修大石桥,他妹妹鲁姜修小石桥,兄妹比赛,限一夜完工,鲁姜技艺不如哥哥,处处模仿大桥,到天快亮时还未完工,幸亏天神过境,暗中相助,妹妹竟胜过兄长。从这里可以看出两桥均以巧奇天工著称,是桥梁史上的稀世之珍。

安济桥

赵州桥在河北赵县城南2.5公里处,横跨洨河之上。赵县古称赵州,此桥名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当地俗称大石桥,是隋代大业年间的石匠李春所造。桥为单孔,是我国现存最古最大的单孔弧圈桥。全桥长50.82米,宽9.6米,由28道独立石拱纵向并列砌筑。弧圈两端之间的净跨度是37.35米,跨度大而弧形平。桥的拱肩敞开,大石拱两头各建两个小拱,这样的设计既减少了水流阻力,又能减轻大拱券和地脚的载重,构思精巧,在世界桥梁史上是一项极其伟大的成就。特别是拱肩加拱的敞肩拱型桥,在世界桥梁史上为首创。唐宰相张嘉贞曾为安济桥作铭文,序言说这座桥 “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而涯嵌四穴,盖以杀怒水之荡突,虽怀山而固护焉。非夫深智远虑,莫能创是。”意思是说这座桥在当时就是一个奇迹,人们都不懂它所以如此制造的道理。桥两头加四个小拱,是为了减轻激流的冲荡,即使是洪水来了也可以保持桥身的坚固。如果不是有深智远虑的人,不能创造这样的桥梁。其实这座桥梁在技术上的许多特创,就是现代建筑工程师也要为之叹服的。民间歌舞剧 《小放牛》还将此桥编入歌词大加赞叹,足见人们对造桥工匠的钦佩。
赵县西门外清水河上还有一座永通桥,是金代明昌年间所造,造桥人是赵人裒钱。风格与安济桥近似,所以称小石桥。其结构形式与赵州桥完全一样,只是稍小,桥拱跨度为26米,桥宽6.3米,由21道单券并列组成。大拱两头也各伏四个小拱,每个小拱也有21个单券拱。券墩、券面、栏板都有精美的浮雕,花纹图案复杂生动,有河神、飞马、鱼等等。由于两桥相似,而小石桥有些部分更精美,所以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说鲁班修大石桥,他妹妹鲁姜修小石桥,兄妹比赛,限一夜完工,鲁姜技艺不如哥哥,处处模仿大桥,到天快亮时还未完工,幸亏天神过境,暗中相助,妹妹竟胜过兄长。从这里可以看出两桥均以巧奇天工著称,是桥梁史上的稀世之珍。

安济桥

中国最古老的石桥。又名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南门外2.5 km处,当地俗称大石桥。据记载,为591~599年隋代工匠李春、李通等所建石拱桥。桥长50.82m,宽9m,两端宽9.6m,主拱净跨度37.02m,拱矢高7.23m,矢跨比1/5、属坦圆弧拱。两端小拱净跨度分别为2.85m和3.81m。减轻自重15.3%,约700t。桥面纵坡6.5%。历经1400年,多次遭洪水侵袭,经受14次4.75级以上地震。桥基沉降仅约5cm。主拱圈由28道独立拱圈并列砌筑而成。每道43块石块,石间用“腰铁”连接。石块高1.03m、长0.7~1.09m、宽0.25~0.4m,重0.5~1.25t。跨中拱背安有5根铁拉杆。拱脚为三角形垫石,拱脚下为5层料石。桥台长5.5m、宽9.6m、厚1.5m。1979年,有关专家对桥台进行考察,确知:桥下部为低拱脚,位于河床下0.5m,距基础底面1.6m,浅基础埋置深度2~2.5m。桥上栏板制造精细、优美,是中国建桥史上的珍品,古代石拱桥的典范,民族文化的精华。1955~1958年进行修缮,并在桥头建设陈列馆,供专家、学者研究和游人观赏。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1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