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安禄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安禄山?—757唐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胡人。本姓康,字轧犖山。母嫁突厥人安延偃,因改姓安,更名禄山。通六蕃语言,骁勇善战。初为互市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爱其骁勇,遂养为假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为平卢兵马使。性巧黠多诈。每厚贿朝中往来使者,乞为好言。采访使张利贞常受其贿,入朝盛言其公直无私,因授营州都督、平卢军使。天宝元年(742年),以其为平卢节度使兼抑柳太守,押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深得玄宗信任。九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道节度使,有众十五万。十一年,率河东兵五万人讨契丹,被契丹、奚败于天门岭(今辽宁省彰武),几乎全军丧尽。中流矢,夜走平卢。天宝十四年冬,在范阳起兵矫称奉命讨杨国忠,以蕃汉马步十五万,号二十万以日行六十里的速度南下,连下唐之州郡。十二月渡河,克陈留、荥阳诸郡,攻陷洛阳。所部到处残杀掳掠,河北人民纷纷起来抵抗。常山太守颜果卿杀安将李钦凑,擒高邈、何千年,于是河间、清河、赵郡、广平等六郡皆杀叛军归唐。至德元年(756年)一月,称“雄武皇帝”,国号“燕”,建元圣武,建置官属。遣军攻潼关,入长安。大肆杀掠。至德二年春,被其子安庆绪谋杀。 安禄山? —757唐朝叛臣。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 人。本姓康,名轧荦山 (或作阿荦山)。其父早卒,随其母阿史德氏改嫁突厥人安延偃,更名安禄山。懂六蕃语,骁勇善战,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养以为子,为捉生将。迁营州都督、平卢军使、顺化州刺史等职。安禄山不惜重金贿赂使者,为其延誉。李林甫为相,又欲堵出将入相之源,利胡人不识字,劝帝用蕃将。故深得玄宗宠爱,擢为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官至尚书左仆射。入朝,假装愚昧,玄宗命其见皇太子,不肯拜,佯问太子为何官。左右告知,则声称只知有天子,不知有皇太子。杨贵妃有宠,请为贵妃养子,玄宗许之。既入见,先拜妃,后拜帝。玄宗怪而问之。答曰: “蕃人先母后父。” 玄宗大悦。安禄山身体极肥,腹盖于膝,用两手捧腹,才能行走。在帝前作胡旋舞,则疾如风。帝问他腹中为何物?答曰: “唯赤心耳。” 得玄宗无比信任。进封为东平郡王。天宝十四年 (755),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十五万叛军,势如破竹,不久攻陷洛阳。次年正月,自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建元圣武。叛军攻破潼关,玄宗逃往四川。不久,安禄山双目失明,又犯疽疾,性情暴躁,左右给侍,往往被杀。其亲信李猪儿也多次受箠掠。其子安庆绪有异志,阴结李猪儿。至德二年 (757) 元旦之夜,安庆绪守门,李猪儿入帐下,以大刀斫其腹,安禄山肠流满地而死。 安禄山? —757唐安史之乱叛军首领。本姓康,初名轧荦山,因从母嫁改姓安,更名禄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杂胡人。初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收为养子,开元时升营州都督,充平卢兵马使。天宝初为平卢节度使,后又兼范阳、河东节度使,领有重兵。多次至长安,为玄宗、杨贵妃所宠,曾赏赐铁券,封东平郡王。十四年(775年)冬于范阳以奉密旨“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次年在洛阳称雄武皇帝,国号燕,年号圣武。破潼关陷长安,所过烧杀抢掠,尽失民心。至德二年(757年)为子安庆绪所杀,年约50余岁。 安禄山?—公元757年唐朝著名的“胡将”,为“安史之乱”的罪魁,母为突厥人,继父安延偃为迁居东突厥汗国的安国粟特胡人。他自幼熟知“六蕃语”,长大后一度在营州柳城充当“互市牙郎”(唐朝与突厥和契丹互市交易的中介人)。后为唐朝名将、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养为义子,作战有功,逐渐升官;又到京城奏事,深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宠爱,进官为范阳节度使兼河东节度使。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举兵反叛,曾攻取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后为其子安庆绪所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