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宋庆龄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60 宋庆龄1893—1981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领导人之一。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广东文昌人。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理女子大学。1913年任孙中山秘书,1915年与孙结婚,成为他的得力助手。参加护国、护法和讨伐陈炯明叛变诸战役。曾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做了切实有效的工作,拥护新三民主义。1926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还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和国民政府联合委员会委员,多次揭露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叛变行为。1927年和1929年两次被国际反帝国主义同盟大会选为名誉主席,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主要领导人之一。1931年回国,从事社会福利工作,支持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与中外进步人士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3年当选远东反帝反战同盟中国分会主席,还相继以各种形式支持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在解放战争中,给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巨大的物质帮助,创办“中国福利基金会”,从事妇幼福利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后历任国家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亚洲和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等职。为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争取人类幸福,作出了贡献。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

宋庆龄1893—1981Song Qingling

孙中山夫人。国际政治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原籍广东省海南岛(今海南省)文昌县,生于上海。早年在上海中西女中读书。1908年到美国佐治亚州威斯理安女子大学学习。1913年毕业回国,任孙中山秘书,追随孙中山,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1915年10月与孙中山结婚。1922年在孙中山与中共代表磋商合作及与列宁所派使节反复交谈中,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时,坚决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4年11月随孙中山北上。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向国内外介绍了孙中山的遗嘱。1926年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坚决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同共产党紧密合作,与国民党右派进行斗争。在这次会上当选为国民党执行委员会委员。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与国民党左派人士及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董必武等联名发表讨蒋通电。武汉汪精卫政府公开叛变前夕,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同年8月1日,和毛泽东等22人以国民党中央委员名义发表宣言,揭露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行为。八一南昌起义时,被选为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同年8月下旬赴莫斯科。1929年被选为世界第二次反帝同盟大会名誉主席。1931年回国后,竭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拒绝担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和政府的任何职务。1932年与鲁迅、蔡元培、杨杏佛等组织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保护和营救了大批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反蒋爱国民主人士。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与何香凝、柳亚子等率先响应。1936年“七君子事件”发生后, 亲自到苏州, 向 “高等法院”要求与 “七君子”同服 “爱国罪”。1937年2月,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与冯玉祥、何香凝等提出“恢复孙中山手订的三大政策案”。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广州和香港组织“保卫中国大同盟”,向国际人士及海外侨胞募捐,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在上海创建中国福利基金会,给予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巨大的物质援助。1948年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誉主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9月,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同年12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 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7年11月,随毛泽东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1959年至1965年, 连续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曾代表国家多次参加国际活动。先后被选为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执行局委员, 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一贯关注新中国的妇女工作,三次被选为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从1951年11 月,一直担任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中国福利会会长。热情关怀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 并长期主持中国救济总会和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1981年5月 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接受她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同年5月 1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病逝。遗著编有 《宋庆龄选集》。

宋庆龄1893—1981


英文名罗莎蒙德,早年在上海中西女中就读,1908年到威斯理安女子学院读书,1913年学成回国,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从此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民主革命事业。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1919年“五四”运动中曾代孙中山起草“学生无罪”的援助电报。1922年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坚决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政策。1924年随孙中山北上,不久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她向国内外介绍孙中山的遗嘱,重申坚持新三民主义政策,谴责国民党右派搞分裂活动。1926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坚持了新三民主义政策,加强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同国民党右派作坚决的斗争。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与国民党左派人士和毛泽东、董必武等共产党人联名发表讨蒋通电。后又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同年起到原苏联、欧洲等地访问,其间两次出席国际反对帝国主义同盟大会,并当选为大会名誉主席,是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后又参加国际反对帝国主义和保卫和平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国,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反对蒋介石政府不抵抗政策。1932年初积极支持了十九路军的淞沪抗战,同年底与鲁迅、蔡元培、杨杏佛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同国民党政府迫害抗日民主人士的行径作针锋相对的斗争,保护并营救了大批共产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1935年与何香凝率先响应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八一宣言》,呼吁国共合作,共同抗日。1936年任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并为营救蒋介石政府非法逮捕的“七君子”而积极努力。1938年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争取海外华人和国际界人士对中国抗战的广泛支持和援助,抗战期间创办中国福利会,从事儿童保育和战时医药供应工作,与姐姐宋霭龄和妹妹宋美龄一同在重庆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后,与柳亚子等进步人士联名致电斥责国民党的反动行径。抗战胜利后,1945年在上海创建中国福利基金会,从事妇幼福利事业。解放战争期间给人民解放军提供了极大物质援助,1948年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誉主席。1949年9月出席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1950年创办中国福利会,同年参加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并当选为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的执行局委员。1951年9月又获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1952年参与发起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当选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同年率中国代表团参加维也纳世界人民和平大会。1957年随同毛泽东赴莫斯科参加各国共产党代表会议。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同年在京病逝,生前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职。此外还是中国人民救济总会执委会主席,中国福利会领导人,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以及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著有《为新中国而奋斗》、《宋庆龄选集》等。

宋庆龄1893—1981Song qingling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之一,革命家、国务活动家。孙中山夫人。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1893年(光绪十九年)1月27日出生于上海。早年在上海中西女中读书。1908年到美国佐治亚洲威斯理安女子大学学习。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孙中山,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1915年10月与孙中山结婚。坚决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孙中山逝世后,一直与中国共产党紧密合作。1932年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45年创建中国福利基金会,任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


宋庆龄1893—1981Songqingling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之一,著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战士。原籍广东广昌,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1908年入美国威斯理安女子大学读书,1913年毕业后任孙中山秘书,1914年参加中华革命党,1915年10月在日本东京与孙中山结婚,1924年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坚持国共合作,1926年国民党二大期间,坚决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与中共紧密合作,与国民党右派进行斗争。在这次会议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后,历任国民党第三届、第四届、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和第五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27年3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大革命失败后,和国民党左派人士一起,多次发表通电、声明、宣言,揭露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行为。同年8月访问苏联和欧洲,曾两次被当选为世界反帝国主义同盟大会名誉主席,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主要领导人之一。1929年回国参加孙中山奉安典礼,不久再度赴欧洲。1931年回国。“九·一八”事变后,支持中共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1932年12月,在上海与鲁迅、蔡元培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会,亲任主席,保护和营救了许多共产党和爱国民主人士。1933年9月主持远东反战大会,任远东反帝反战同盟中国分会主义,1935年与何香凝等率先响应中共中央发表的《八一宣言》,1938年6月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致力于战时医药救济和儿童福利工作。1945年8月,在上海创建中国福利基金会,担任主席,致力于妇幼、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救济事业,给予人民解放军以巨大物质援助。1948年1月,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誉主席,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历任中苏友好协会会长,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救济总会执行委员会主席,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执行局委员,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亚洲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她出色的工作和杰出贡献,1951年获斯大林和平奖金,曾当选为第一、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员副委员长,第二届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1959年和1965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81年5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员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1981年5月29日在京逝世。主要著作收入《宋庆龄选集》。

宋庆龄1893—1981

广东文昌人。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孙中山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孙中山逝世后,继承其未竟的事业,同中国共产党紧密合作,同国民党新旧右派进行勇敢斗争,是国民党左派的杰出代表。曾参与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保卫中国同盟、中国福利基金会,为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名誉主席等职。1981年5月15日被吸收为中共正式党员。

宋庆龄1893—1981

中国卓越的女政治活动家、妇女运动的杰出领袖,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祖籍广东省文昌,生于上海。1913年毕业于美国梅肯市魏斯里安女子大学。后任孙中山秘书,1915年10月在东京与其结婚,一直协助孙中山致力于民主革命。1922年在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时,她奋不顾身掩护孙中山脱险,表现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卓越胆识。1924年在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她坚决拥护孙中山重新解释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她向国内外介绍孙中山遗嘱,谴责国民党右派,同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积极投身北伐准备工作。“四·一二”政变后,她多次通电声明和宣言,揭露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行为,并宣布退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1927年到1931年她在苏联和欧洲期间,积极参与了国际反对帝国主义和保卫和平运动,两次被选为国际反帝同盟大会名誉主席,后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主要领导人之一。回国后于1932年12月同蔡元培、杨杏佛等人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保护和营救了大批共产党员和反蒋爱国人士。1935年她与何香凝率先响应中共“八一宣言”。1936年任全国各界救国会委员。1936年8月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致力于医药救济和儿童福利工作,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对日妥协投降、对内反共的政策。抗战胜利后,支持和平建国,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她创办中国福利基金会,继续致力于妇幼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救济,曾给解放区以很大的物质帮助。1948年任民革中央名誉主席。1949年北上进京,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以后历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副主席。她也是中国妇女运动的杰出领导者,积极提倡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婚姻自主,认为“妇女本来是社会创造者,不但不应当受男子的压迫,并且事事应当站在男子同一战线上努力”,曾三次当选为全国妇联名誉主席。1981年5月5日被中共中央接受为中共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宋庆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站在历史潮流前头,同历史一道前进,从民主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一位伟大女性。周恩来曾称颂她是“国之瑰宝”。

宋庆龄1893—198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战士。原籍广东文昌,生于上海。1913年在美国魏斯里安女子大学毕业后回国,任孙中山的秘书。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1926年在国民党“二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中国共产党人紧密合作,对国民党右派进行斗争。1927年7月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变革命前夕,发表声明宣布同孙中山事业的叛徒决裂。1927年至1931年在苏联和欧洲期间,两次被选为国际反帝国主义同盟大会名誉主席。1932年与蔡元培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保护、营救共产党员和反蒋爱国民主人士。1938年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大同盟”,积极开展抗日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上海创建了中国福利基金会。1948年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誉主席。1949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0年当选为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执行局委员。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1954年和1975年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59年和1965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曾三次被选为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从1951年起,一直任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中国福利会会长。还担任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主席。1981年5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6日被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同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遗著有《为新中国奋斗》等。

宋庆龄

中国女革命家。1893年1月27日生。1913年,毕业于美国威斯理安女子大学,任孙中山秘书。1926年,国民党二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以后历任国民党第三、四、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赴苏联考察。1929年,被选为世界第二次反帝同盟大会名誉主席,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主要领导人之一。1931年回国。1932年12月,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6年,组织全国各界救国会。1938年,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1945年,组织中国福利基金会。1948年1月,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誉主席。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0月,任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后任会长。12月,被推选为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1951年9月,获1950年度“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11月,任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1954年9月,当选为第1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2月,任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4月、1965年1月,连续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75年1月、1978年2月,连续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1年5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16日,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5月29日去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4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