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钟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钟馗民间流传的驱邪之神。据传钟馗生前为唐代人,因应试武举未中而自杀,死后变成鬼头,专为宫廷捉鬼,后来又逐渐演变为民间的驱邪避灾的尊神。以钟馗画像为驱邪之神始于唐。张说、刘禹钖《谢赐钟馗及历日表》称,每年岁末皇帝要赏赐大臣钟馗画像和新日历,钟馗像用以祛群厉(《文苑英华》卷五六九)。画史记载,唐吴道子画过钟馗、五代黄筌画过《钟馗捉鬼图》、宋石恪有《钟馗嫁妹图》、李公麟有《钟馗策蹇图》、马和之有《钟馗读易图》、刘松年有《钟馗出猎图》、元赵孟頫有《钟馗搔背图》、龚开有《钟馗出游图》、钱选有《钟馗垂钓图》、王振鹏有《钟馗濯足图》、王蒙有《钟馗寒林图》、明杜惧男有《钟馗照水图》、沈周有《钟馗移家图》、戴进有《钟馗夜游图》、唐寅有《钟馗骑牛图》、陈洪绶有《钟馗吟诗图》、清丁云鹏有《钟馗问渡图》。此外如黄慎、罗聘、任伯年等也都喜画钟馗。 钟馗亦作“钟葵”,传说故事中的人物。据宋代沈括《补笔谈》 云,唐明皇于病时,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自称名钟馗,生前应武举未中,死后誓为皇上消灭天下妖孽。明皇因而病愈,遂命画工吴道子画成图像,并批曰:“灵祇应梦,厥疾全廖。烈士除妖,实须称奖。因图异状,颁显有司。岁暮驱除,可宜遍识,以祛邪魅,兼静妖氛。仍告天下,悉令知委。”旧时民间风俗,每年端午节时多悬挂钟馗之像,唐、宋时则在除夕时悬挂,以图驱除邪祟。 钟馗传说故事人物。相传唐明皇曾于病时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啖之,自称名钟馗,生前应武举因貌丑不中,愤而撞死,死后誓言要消灭天下妖孽。明皇因而病愈,并命画工吴道子画成图像。小说《斩鬼传》、戏曲《钟馗嫁妹》均演其事。旧时民间风俗,于端午节(唐、宋时为除夕)多悬钟馗之像,以图驱邪避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