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宗镜录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宗镜录

中国佛教典籍。又称《宗鉴录》、《心镜录》。北宋延寿集。延寿(904—975),俗姓王,字冲元(一作仲玄)。本籍江苏丹阳,后迁浙江余杭。自幼信佛,戒杀放生。三十岁依龙册寺翠岩禅师出家。后从天台德韶禅师参禅,得其印可,传承法眼宗。旋住持奉化雪窦寺,法席甚盛。并复兴杭州灵隐寺。建隆二年(961)应吴越王钱俶之请,接住永明寺(即净慈寺),忠懿王赐“智觉”禅师号,从学者多达二千余人。开宝三年(970)奉诏于钱塘江边的月轮峰创建六和塔,作为镇潮之用。住永明寺前后十五年,弟子一千七百人。著作除此书外,尚有《万善同归集》、《唯心诀》、《定慧相资歌》等。
《宗镜录》初稿完成于延寿住持雪窦寺期间,在永明寺定稿。延寿认为,唐末以来,禅宗颇多流弊,当时的禅师,胸无点墨,邪正不分。因而发愤撰集《宗镜录》,意在扶衰救弊。他召集法相宗、华严宗、天台宗三家讲教的人,“分居博览,互相质疑”,最后由他统一各家之说而以禅理为准,加以评定,编辑成书。根据《楞伽经》中“佛语心为宗”之说,“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故以“宗镜”立名。全书立论,重在顿悟、圆修。南宗禅提倡“顿”,《华严经》提倡“圆”,把南宗的顿悟与《华严经》的圆修结合起来,即所谓“禅尊达摩,教尊贤首”,此为全书的中心思想。
全书分为标宗章、问答章、引证章三部分。其中标宗章,为总论概说,即“举一心为宗”,此一心宗,能“照万法如镜”,为此书的正宗。问答章,主要讨论关于“心”与教禅诸宗之异同问题,用去疑情。引证章,引证大乘经一百二十种,诸祖语录一百二十种,贤圣集六十种,共三百种。此书保存了不少宝贵的文献资料。
书成之后,由吴越王保存,并未流通。直至延寿死后近一百年,在宋仁宗元丰(1078—1085)年间才有木刻本流行。以后曾有改订,明末刻《嘉兴藏》时,智旭(蕅益)重新删定改订本。清代尚续有节本出现。由于此书是在禅师们轻视义学的流弊发展到相当严重的时候编集成书,故对当时的佛教界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收录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

宗镜录

佛教书名。宋延寿集。一百卷。延寿为法眼宗德韶弟子,文益再传弟子。他召集法相宗、华严宗、天台宗三家讲教僧人“分居博览,互相质疑”,后由他以禅理为准加以评定,统一各家之说,编成此书。根据《楞伽经》“佛语心为宗”之说,“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故称之为“宗镜”。全书立论,重在顿悟、圆修。南宗禅提倡“顿”,《华严经》提倡圆,把南宗的顿悟与《华严经》的圆修结合起来,即所谓“禅尊达摩,教尊贤首”,为全书中心思想。分三章:先立正宗(标宗),以为归趋;次申问答,用去疑情;后引真诠(引证),成其圆信。书成后近一百年才于宋神宗元丰(1078—1085)年间木刻刊行。后有改订本及节本刊行。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