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实验教育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实验教育学shiyan jiaoyuxue20世纪前半期在欧美一些国家传播的一种教育理论。早在19世纪下半叶,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运用科学实验方法从对“自然”的研究扩展到对“人”进行研究。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32—1920)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实验研究,逐步形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实验心理学”。接着一些教育学者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学的研究,形成了“实验教育学”。冯特的学生、德国教育家E.梅伊曼首先于1901年提出“实验教育学”这一概念。他认为研究儿童身心发展及教育方法的教育学称作《实验教育学》。1903年,德国教育家A.赖伊出版了《实验教育学》一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根据。有的心理学家又把实验教育学推广到对人的智力测验。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1857—1911)和西蒙(1873—1961)共同编制了智力测验量表,用以测定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智力水平。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874—1949)又提出用成绩测验法来测定儿童不同学科的学习成绩和天资的高低。实验教育学借助于实验和某些特制的仪器对儿童及教学过程进行研究与测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促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但这种研究方法由于资产阶级实验教育学者中存在某些主观偏见和忽视人的社会性作用,所以所得结论并不完全精确可靠,有待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实验教育学现代资产阶级教育学说之一。19世纪末受实验心理学影响而创立,以德国的拉伊和梅伊曼为代表。拉伊著有《实验教学论》,梅伊曼著有《实验教育学导论讲义》等书。认为教育学应是记载和说明教育事实的科学,主张着重用实验方法分析研究儿童的心理和身体状态、儿童对各门课程作业的反应以及其他教育活动。20世纪后在美国得到发展,并且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儿童学。 《实验教育学》德国教育家拉伊的代表作。1903年出版。共4章13万字。首次论述实验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性质及研究方法。商务印书馆1938年出版中译本。199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把该书作为该社的《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一,出版了新译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