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客家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客家

汉人一支。西晋末永嘉年间,黄河流域一部分汉人因避战乱南徙,至唐末和南宋末,又大批渡江至赣、闽以及广东等地,被称为“客家”,以别于当地土著居民。语言保留较多古汉语音韵,称“客家话”。

客家

汉语广东方言称为“哈卡”(Hakka),“客而家焉”或“客户”之意,汉族的一个支系。原是与当地土著居民相区别的称谓,后相沿成为自称。过去曾有误认为少数民族者。西晋末永嘉(四世纪初)以后,先后经历五次大迁徙: 第一次自晋末至隋唐,因异族入侵,迫使黄河流域的并、司、豫各州的部分汉人南徙避难,最远者达赣中;第二次自唐末(九世纪末)至宋(十世纪中叶), 因黄巢起义,居豫西南、赣中部北部及皖南的大批汉人渡江南徙,远者达循、惠、韶诸州;第三次自宋末(十三世纪后期)至明初(十四世纪中叶),因蒙古军南下,闽西、赣南的客家先民南徙至粤东和粤北。明代东迁台湾者激增; 第四次自清康熙中叶至乾嘉之际, 因客家人口繁衍, 山多田少,逐步向外发展,自粤东、粤北、赣南外迁川、湘、桂、台或粤中、粤西: 第五次在乾嘉以后,为控制土客之争,强使部分客家远徙海南岛和广西。漂洋过海谋生者日益增多。五次大迁徙使客家分布极广,共达120余县,人口约二千多万。以粤东梅县、兴宁、大埔、五华、惠阳等县最为集中,尚有部分分布广西、四川、湖南、台湾、海南岛部分地区和侨居海外南洋一带。语言保留较多的汉语中原古音韵,称“客家话”。披荆斩棘,勇于进取,富有革命斗争性。历史上出现不少革命志士,洪秀全、孙中山、廖仲恺即其杰出代表。近代维新变法时期的著名活动家和爱国诗人黄遵宪亦属客家。过去妇女社会地位较高, 不缠足, 普遍参加劳动生产, 不受封建陋习的约束。山歌亦别具风格。清季以来,由于经济和人口日益发展, 且不断迁徙海外, 又始终保持其特殊生活习俗的传统, 与土著斗案, 时有发生,以致引起中外人士的注意和研究,曾有“客家学”(Hakkaology)之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20 1: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