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寺院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22 寺院菜又叫“斋菜”。即佛教和道教等的素菜。它起源我国安徽的佛教圣地九华山迎江寺、琅玡寺等。是寺院招待施主的菜肴。佛教在汉明帝时(公元58—75年)由印度传入我国。魏、晋时期盛行,寺院菜也随之发展起来。最初并不注重烹法与色泽等,后来选用上等土特产,如香菇、银耳和豆制品,仿照荤菜的原形和烹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菜肴。烹法多用蒸、炒、炸、烩、熘、氽等。代表菜肴有:素火腿、素糖醋鱼、素烧海参、素鸡、素鸭、罗汉豆腐等。 寺院菜旧时在寺院道观中所创制的烹制素食的菜肴。其特点是不用荤腥食品为料,讲究刀工和外形。如“素鸡”、“素鸭”、“素什锦”、“素火腿”、“全素席”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