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寻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寻橦

见“缘竿”。

寻橦

汉代缘竿而演的一种百戏节目。“橦” 即长木竿,艺人用来作表演节目的道具。最初是将橦木插在牢固的戏车上,表演者缘木而上做出种种惊险动作;后来发展为由人担着橦木进行表演,难度更大。表演时一般由一人头顶长竿,另外一至三人顺竿上爬,在竿上表演各种动作。我国山东沂南汉墓壁画上绘有古代寻橦的情形:一男子额头顶一上端有横竿的长竿,竿顶还有圆板,一个小孩两手张开,腹部着板,伏在上面旋转;横竿的两头各悬一个小孩,一边的小孩弯身向上,另一边的小孩脚勾横竿,身子倒悬,从衣袖中抛出长长的绸带。可见那时寻橦的技艺已经很高了。南北朝时也有此戏,后人编有一个“杂技皇帝”的故事,他是当时南齐的东昏侯萧宝卷(449—501年)。他沉迷杂技,不仅能肩担橦木,还首创了牙叼橦木的高难动作,为此不惜碰掉牙齿,满口流血。最后终于练成了绝技。唐宋时寻橦又被称作“戴竿”、“上竿”、“立竿”,表演上也有发展。此戏历代沿续继承下来,发展为现代杂技节目中的“顶竿”。

寻橦

见“缘竿”。

寻橦

也称“缘橦”。是汉代盛行的体育活动,也是“百戏”之一。它有多种竖橦形式,人额上承竿,名“戴竿”。沂南汉墓出土画像石刻“戴竿图”,图中1健男额顶一长竿,竿顶一横木,2小童分别在横木两端作“跟挂倒绝”、“虬萦龙蟠”动作,顶端1童作“旋腹”动作。安丘汉墓画像石有一乐舞百戏图。图中1人双手紧握“干”字形杆,2人顺杆上爬,4人倒悬于横杆之上,其中两端者单足倒挂,居内者则用双足,又有3人翻身倒立于横竿和竿顶之上,除举竿者外,竿上共有9人做着不同动作。它的某些动作和当今竞技体操中的单杠、双杠、吊环中的“引体向上”、“挂足悬垂悬”、“悬垂收腹举腿中穿腿成后悬垂”等动作相似。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