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封泥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313 封泥

亦称“泥封”。中国古代公私简牍大都写于竹简、木札上,封发时用绳捆缚,在绳子打结处填进胶泥,并在胶泥上盖印,作为信验,以防私拆。封发物件,也常用此法。这种钤有印章的土块称为“封泥”。流行于秦汉,魏晋后,纸帛盛行,封泥之制渐废。

封泥

又曰“泥封”。中国古代公私简牍大都写在竹简、木札上,封发时用绳捆缚,在绳端或交叉处加以检木,封以粘土,上盖印章,作为信验,以防私拆。封发物件也常用此法。这种钤有印章的土块称为“封泥”。主要流行于秦汉。

封泥Fengni

古代钤盖在粘泥上的印章遗痕,亦称“泥封”。秦汉时期的公私简牍、物件等,在封发时,将其用绳扎绑,在绳之端部或交叉处,用检木卡严,填以粘土,上盖印章,以防私拆,又为信验之用。粘泥呈青紫色,干后甚坚硬。“封泥”印的艺术特色很明显,古印章原印如果是阴文,显现在粘泥上的则是阳文,又由于钤盖在粘泥之上,它的四周多有凹凸不平和宽窄不等的边栏,拓印以后更增加了印章古朴、残拙的奇趣。

封泥印

封泥

古代用印的方法,也称 “泥封”。中国古代公私文书大都写在竹简或木牍上,封发时用绳索捆缚,在绳端或交叉处加上检木,将粘土软泥填入放有绳结的方槽内后,在上面盖上印章,作为信验,以防私折。封发物件也用此方法。这钤有印章的土块即称 “封泥”。古代印章多为阴文,显现在 “封泥” 上的字迹则是阳文,又因泥软,钤印时印边都有不规则的边栏,拓印后逞现出残损古拙的奇趣。这种用印的方式主要流行于秦、汉时代,魏、晋之后纸帛盛行,印章可以直接蘸上朱红印泥钤盖在纸帛上,封泥制度逐渐废除。


封泥

封泥

又称“泥封”。中国古代公私简牍大都使用竹简、木牍。为防私拆,封发时用绳捆扎,在绳端或交叉处封以粘土,加盖印章。这种盖有印章的泥块称“封泥”,与印章相为表里。主要使用于秦汉。

封泥

在没有发明纸张以前,古代公私简牍大多写在竹简或木札上,送发公文时,将竹木简用绳捆缚,在绳的交接处封以黏土,用印章按盖其上,作为信验,以防私拆。这种钤有印章的土块就叫封泥。封泥肇始于战国,流行于秦汉,及至东汉后纸帛盛行,封泥逐渐减少。魏晋之前的封泥公私皆有,以公印占绝大多数。从考古发现推测,封泥有5种功用:❶竹简木牍等文件信函的密封;
❷土木工程检验的封签;
❸各种罐、笥等贮藏器的封储;
❹封守钱串;
❺封固门户。秦汉印以阴文为主,按盖在封泥上显示出的文字是阳文。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