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射弩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射弩

中国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流行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弩由托、床、弦构成,形似弓,有扳机。箭长30—40厘米。用时横执弩,置箭入槽,拉弦入镶口,扣扳机则发。

射弩

中国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之一。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尤为盛行。多在喜庆节日进行比赛。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弩为狩猎、防身工具,形略似弓,由弩枇、弩床、弩弦组成。傈傈、怒、独龙、傣等族所用的弩,一般长约50—100厘米。弩枇与弩床均为竹制,弩枇呈月牙形,弩床即弩身,中间有弩槽,为装箭处,下面镶口处有用牛骨制成的发牙,即扳机。弩弦用黄麻搓成或以竹筋编成,箭为竹制。傈僳族村民喜欢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举行射弩比赛,场面热烈。

射弩

传统体育项目。弩是湖南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狩猎和自卫武器。弩以坚韧的木材制作,长50~100厘米,矢长30~40厘米,靠弩机发射。弩机四周有“廓”、“廓”中有牙钩住弓弦,牙下连接“悬刀”作板机,板“悬刀”而牙缩,弦弹矢发,威力很大。宋代,湖南苗、瑶等族组成民间“弩团”,尤以邵州 (今邵阳)“弩团”最盛。《宋史· 兵志五》载:“绍圣二年(1095),邵州管下边缘堡寨置弩手一千四百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步苗族自治县、湘西一带农村,经常开展射弩比赛,分立射、跪射两种,射程男20米,女10米,每人射20弩,(立、跪两种各射10弩),以射中靶数多者为胜。1986年湖南制定了《民族射弩规则》试行草案,同年6月,在乌鲁木齐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湖南瑶族运动李行菲获立姿、全能两项第三名。

射弩

土家族、苗族和瑶族等少数民族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弩以坚韧的木材制作,弓长50~100厘米,矢长30~40厘米,靠弩机发射。弩机四周有 “郭”,郭中有“牙”,钩住弓弦,有 “望山” 为瞄准器,牙下连接 “悬刀”,扳悬刀而牙缩,弦弹矢发,威力很大。城步苗族自治县的长安营、杨梅坳、江头司、汀坪等乡,经常开展射弩比赛。1986年,体育部门制定了《民族射弩规则》试行草案,规定比赛项目分立姿、跪姿和全能3项; 射程男子20米,女子10米。同年8月,在乌鲁木齐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湖南瑶族运动员李行菲获立姿、全能两项第三名。

射弩

中国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之一。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尤为盛行。多在喜庆节日进行比赛。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弩为狩猎、防身工具,形略似弓,由弩枇、弩床、弩弦组成。傈僳、怒、独龙、傣等族所用的弩,一般长约50~100厘米。弩枇与弩床均为竹制,弩枇呈月牙形,弩床即弩身,中间有弩槽,为装箭处,下面镶口处有用牛骨制成的发牙,即扳机。弩弦用黄麻搓成或以竹筋编成,箭为竹制。傈僳族村民喜欢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举行射弩比赛,场面热烈。

射弩

中国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主要流行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比赛在平坦场地进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长不少于30m,宽度由靶数而定,每个靶位宽2m、长2.5m。弩身由竹、木制成,箭槽、瞄准具、弓片、弩弦和击发机及联结加固部分可选用任何材料,箭杆、箭头和箭尾材料不限,长度不限,横截面直径不超过8mm。比赛用靶标长60cm,宽60cm,厚度以箭能插入且不落为准。中心高度:立姿1.3m(±0.1m),跪姿1m(±0.1m);靶纸尺寸:10环40mm,其余环距均为20mm。每两种环数为一种颜色,分别为10、9环黄色,8、7环红色,6、5环蓝色,4、3环黑色,2、1环白色。比赛项目有男子20m立姿10箭,20m跪姿10箭,男子20m个人全能(立姿加跪姿),女子15m立姿10箭,15m跪姿10箭,女子15m个人全能(立姿加跪姿)。两种姿势均不能使用附加物,以环数决定成绩。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