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尉迟乙僧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尉迟乙僧唐代画家。原为于阗国(今新疆和田)人,一说吐火罗国人。隋画家尉迟跋质那之子。贞观初,于阗国王以其在绘画上有奇才,推荐于唐朝,被授宿卫官,后又袭封为郡公。因其在绘画上与其父同样享有盛名,故被称为小尉迟。据史料记载,他善画外国人物、四时花鸟、宗教故事及神话题材。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他“画外国及菩萨,小则用笔紧劲,如曲铁盘丝;大则洒落有气概”。唐人窦蒙评: “澄思用笔,虽与中华道殊,然气正迹高,可与顾(恺之) 陆 (探微) 为友”。晚年创作了大量的佛教壁画,据《历代名画记》、《后画录》、《唐朝名画录》及其它史籍记载:仪凤二年(677)曾在长安光宅寺东菩提院画《降魔变》壁画;长安二年(702)在慈恩寺画文殊、普贤像、《湿耳狮子》等;神龙元年(705),在罔极寺(兴唐寺)作壁画;中宗神龙二年(706)五月,尉迟住宅被敕建为奉恩寺,乙僧于寺内画了于阗国王及诸亲族像等壁画;景云元年(710)又在安国寺创作壁画。《宣和画谱》等史籍还著录了他的画作《外国人物图》、《大悲像》、《佛从像》、《弥勒佛像》、《仰摹蟠龙》、《花子钵曼殊》、《胡僧图》、《龟兹舞女图》等等。 381 尉迟乙僧生卒年代不详。唐代画家。于阗(今新疆和田)人。因善画,贞观 (627—649)初,由于阗王荐来长安,任宿卫官,袭封郡公。工佛画、鬼神、人物、花鸟。所作菩萨,小则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大则洒落有气概。又精“凹凸花”,设色沉着,若突出壁间,似有立体感。曾在光泽寺七宝台后,画降魔像千怪万状,实为奇迹。传世作品《天王像》(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传为其手笔。其父尉迟跋质那,于隋亦以画名,其父子遂有“大尉迟”、“小尉迟”之谓。 尉迟乙僧Yuchiyiseng唐画家。于阗人,太宗贞观初来长安,任宿卫官,袭封郡公。以擅长佛像和外国人物画著称。他画“外国鬼神,奇形异貌:中华罕继。”技法也不同于中原传统,记载称他“画外国菩萨,小则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大则洒落有气概”;“用色沉着,(如)堆起绢素而不隐指。”因而有“身若出壁”、“逼之标标然”的评价。这种铁线描、设色侧重晕染的方法,使人们耳目一新,对唐代吸取西方画风有很大影响。他曾在慈恩寺画凹凸花、千手千眼菩萨和千钵文殊。 尉迟乙僧唐于阗(今和田)著名画家。其作品颇具西域画特色,画面具有立体感,对唐代及以后的绘画有深远影响。 尉迟乙僧唐代画家。于阗 (今新疆和田)回鹘人 (另说为月氏人、塞种人或东伊朗人)。生长在于阗一丹青世家。父尉迟跋质因擅绘事, 曾被隋炀帝请至东都洛阳。承父业,亦以绘画驰名西域。唐贞观(627—649)初入长安, 先受宿卫职,后封郡公。尤以善画佛像、西域人物和花鸟而备受称誉。其作品特点是利用颜色深浅来表现光线明暗, 使所绘物体有立体感。曾与当时著名汉族画家阎立德、阎立本等齐名。 尉迟乙僧唐代画家。生卒年不详,一说约卒于711年。于阗(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人。善画外国风俗及人物、佛像。绘画表现技法丰富,长于色彩的晕染方法,史称“凹凸画”。667年作《降魔变》壁画。702年前后作《千钵文殊》壁画,705年后作兴唐寺壁画,706年所居住宅敕建奉恩寺,710年作安国寺壁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