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小儿内伤发热多见于体质虚弱及慢性病患儿。有外感而致内伤发热,有起居寒暖失调或喂养不当。其临床特点为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发热而不恶寒,一般多低热,手心热于手背,症状变化较少,舌质淡或深红,少苔,脉细数或弦。治疗分阴虚内热和气血两虚型。❶阴虚内热型:症见发热以午、夜甚,盗汗,烦躁不安,颧红,身体消瘦,干咳少痰,唇燥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润燥生津。可用秦艽鳖甲散加减。常用药:地骨皮,柴胡,秦艽,知母,当归,鳖甲,青蒿,乌梅。❷气血两虚型:低热,自汗,头晕心悸,神疲乏力,烦渴不眠,面色苍白,纳呆便溏,气短,舌淡苔白,脉细软。治宜健脾益气,甘温除热。可用异功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常用药: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黄芪,柴胡,升麻,当归。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