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悸xiao’er xinji
心悸是指小儿心跳、心慌,心前区可见明显搏动,甚至其动应衣的一种证候。多生于能主诉自觉症状的较大儿童。小儿心悸包括惊悸与怔忡,二者发病轻重有别。一般惊悸多由外因引起,偶因惊恐,恼怒而发,全身情况较好,病情较为轻暂;怔忡每由胎元不足等内因引起,多由心血虚损,或心阳不振,其来也渐,病情较重。小儿虽心常有余,受病易于化火,火扰于心,易为心悸。临床以阵发性的为多,也有持续性的,前者预后良好,后者较差。临床上一般以正邪盛衰的不同,分五型治疗。
❶气阴两虚型: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头晕目眩,烦躁不安,自汗,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治宜补气养阴。可用炙甘草汤加减。常用药:炙甘草,炒枣仁,阿胶,生地,麦冬,桂枝,党参,五味子,大枣,沙参。
❷心肾阳虚型:症见心悸怔忡,面色不华,神疲乏力,自汗肢冷畏寒,头晕目眩,舌质淡,苔白,脉迟缓。治宜温阳益气。可用右归丸加减。常用药:红人参,附片,桂枝,山萸肉,山药,熟地,杜仲,当归,枸杞,炙甘草。
❸气血虚衰,血不荣脑型:症见心悸怔忡,头晕目眩,突然昏厥,神志不清,甚至四肢抽搐,两眼上翻,舌淡苔白,脉细。治宜益气复脉,回阳救逆。可用生脉散加味。常用药:附片,人参,麦冬,五味子。
❹痰湿阻络型:症见心悸,胸闷不舒,纳呆,喘咳恶心呕吐,吐稀白痰,舌体淡胖,苔腻。治宜豁痰通络。可用温胆汤加味。常用药:半夏,陈皮,白术,炙甘草,竹茹,天竺黄,胆南星,丹参,丝瓜络,枳实。
❺心神不宁型:症见心悸,善惊易怒,坐卧不安,多梦,烦躁,饮食少思,舌质淡,苔薄白,脉象弦。治宜镇心安神。可用安神定志丸合磁朱丸加减。常用药:党参,丹参,菖蒲,龙骨,苦参,琥珀,朱砂,磁石,炙甘草,牡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