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七巧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七巧板传统智力玩具。也叫“七巧图”、“智慧板”。起源于唐代一种错综复杂的分合案几——燕几,宋代黄长睿曾撰有《燕几图》,原是供宾客娱乐的一种室内游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小巧的拼图玩具,即一块剪裁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大小共七块的正方形薄板。玩法简单,把板块拆开,随意拼凑组合,可组成人形、动物、文字、星象等多种图形。这种游戏可以一个人自娱,也可以几个人比赛。由于七巧板能够启发人们的智力,而且变化无穷,巧妙有趣,儿童、成人都喜爱,得以在民间广泛流传。清代传到了国外,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兴趣,并将它称为“唐图”——中国的图板。 七巧板中国民间的一种智力玩具,由宋代的“燕儿图”演变而来,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七巧板是一种拼板玩具,由一块正方形薄板按固定方式分裁为七块小板,包括两块大三角形、一块中三角形、两块小三角形、一块小正方形和一块平行四边形。用这七块小板可以拼摆成多种多样的形象和图案,如各种形态的动物、建筑物和物品等。拼摆、组合图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七巧板qiqiaoban中国民间的一种智力玩具,由宋代的“燕儿图”演变而来,现在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七巧板是一种拼板玩具,它由一块正方形薄板按固定方式分裁为7块小几何图形板,包括两块大三角形(各为原来正方形的1/4)、一块中三角形(为原来正方形的1/8)、两块小三角形(各为原来正方形的1/16)、一块小正方形(为小三角形的两倍)和一块平行四边形(为中三角形的两倍)。用这7块小几何图形板进行不同的组合,可以拼摆成多种多样的造形和图案,如各种形态的动物、许多不同的建筑物和常用的物品等。七巧板是一种很好的智力玩具,它容易制作,使用也很方便,对幼儿的智力发展十分有益。用七巧板拼摆、组合图形,可以帮助幼儿加深和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增加幼儿认识几何图形的兴趣,还可以使幼儿发现和注意一些事物的几何特点和结构,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七巧板qiqiaoban是中国古代创制的、流传至今的一种民间智力玩具。由宋代的可以错综排列成几何图形的案几(又叫“燕儿图”)演变而来的。在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最早出现,当时称为“益智图”。它一般用一块正方形的木板按固定方式裁成七块小板, 这七块小板的形状、大小有所不同,主要包括两块小三角形、一块中三角形、两块大三角形、一块平行四边形、一块小正方形。这七块板按不同的方法拼摆、组合,就会拼排成多种多样的图案和物体形象。七巧板的操作过程是一种发散式思维活动,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七巧板的流传很广,不仅在国内深受儿童的喜爱, 而且也流传到国外, 被外国人称为“唐图”。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