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小尔雅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小尔雅

训诂学著作。一卷。《汉书·艺文志》记有《小尔雅》一卷,列于《尔雅》之后,无撰人名氏。《隋书·经籍志》称《小尔雅》一卷,李轨略解,亦无撰人姓名。新、旧《唐书》两志同此。宋人所编《崇文总目》始载《小尔雅》一卷,孔鲋撰,《宋史·艺文志》亦载孔鲋《小尔雅》一卷,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云:“今馆阁书目云孔鲋撰,盖即《孔丛子》第十一篇也……当时好事者抄出别行。”《郡斋读书志》及《玉海》等也称《小尔雅》一卷,孔鲋撰。由于史籍记载语焉不详,故后世学者对此书作者及成书时代持论各异。一说今之《小尔雅》非汉志之《小尔雅》,乃后人“皮傅掇拾”而成,戴震、段玉裁等人主此说。一说《小尔雅》系出自王肃之手,持此说者为臧庸等人。另有一说以为《孔丛子》虽为伪书,然《小尔雅》则以古小学遗书之面目,完整地保存于《孔丛子》之中,虽因循习已久,有淆乱混杂之处,但绝非“皮傅”之作,此一说的代表人物有胡承珙、朱骏声等。看来,《小尔雅》与《尔雅》有相似之处,系汇编前人古训而成,约成书于汉末,魏晋年间已很流行了。今本《小尔雅》盖不同于《艺文志》所录。书名何以称《小尔雅》,宋代宋咸云:“经传字义,有所未畅,绎而言之,于《尔雅》为小焉。”
今本《小尔雅》共收词语三百七十四条,分为十三章:广诂、广言、广训、广义、广名、广服、广器、广物、广鸟、广兽、度、量、衡。同《尔雅》相较,有依其类别的,有合或分的,亦有新增的。《尔雅》十九类均用“释”,而《小尔雅》前十章均用“广”,盖取补充推广之意。“广诂”、“广言”、“广训”三章系对《尔雅》“释诂”、“释言”、“释训”的补充,解释一般词语。“广义”解释一些专指的、较特殊的词语,如无配偶的称谓、男女越礼交往的称谓等,“广名”解释有关丧葬、丘墓等名物,这两章增广了《尔雅》“释亲”。“广服”解释衣帽鞋袜及其制作的原料——丝麻布帛等,此外还有释床、扇、杖、印等用物,这一章分自《尔雅》“释器”,但“释器”仅解释服饰各部分之名称,广博远不如《小尔雅》。“广器”解释弓矢、干戈、舟船、车舆以及城池、水泽之名,这一章是广《尔雅》“释器”之未备,同时也广了《尔雅》“释地”。“广物”之“物”,是指田禾的茎、果实之名称,收割田禾工具之名称,计算田禾数量之名称以及木本植物果实之名称等,这一章是对《尔雅》“释草”及“释木”的补充、扩大。“广鸟”从习性及外形上详述了鸣雁、慈乌、鸦乌、燕鸟的特点,这章是对《尔雅》“释鸟”的补充。“广兽”主要释豕之名,还释了鸟、鸡、鱼之所生、所息,这章是对《尔雅》“释兽”和“释畜”之补充。度、量、衡三章均不见于《尔雅》,系将散见于经典、沿袭于方俗的有关内容汇集于一处,如“五尺谓之墨,倍墨谓之丈”,“一手之盛谓之溢,两手谓之掬”,“二十四铢曰两”等。此书体例与《尔雅》大致相同。
《小尔雅》广《尔雅》之未备,补《尔雅》之不足。《尔雅》已有者,《小尔雅》一般不收;《尔雅》所无者,《小尔雅》广之;《尔雅》详者,《小尔雅》以广博补之;《尔雅》简者,《小尔雅》详释之。《小尔雅》虽篇幅不大,但内容极为丰富,系“雅学”一重要著作,于训诂学上有相当价值。
有《丛书集成本》,宋宋咸注。另有清宋翔凤《小尔雅训纂》,《清经解本》。清葛其仁《小尔雅疏证》,《咫进斋丛书本》。清胡承珙《小尔雅义证》、《墨庄遗书本》、《聚学轩丛书本》等。现以《小尔雅义证》最为通行。

小尔雅

也称《小雅》。《汉书·艺文志》有《小雅》一篇,后代有人以为即《小尔雅》。今存为《孔丛子》中的第11篇,内分《广诂》、《广言》、《广训》等13章。其中除度、量、衡3章外,都是补充《尔雅》的。体例亦仿《尔雅》。据清戴震等考证,是后人纂辑而成,非《汉书·艺文志》所称之旧本。清胡承珙有《小尔雅义证》,宋翔凤有《小尔雅训纂》,葛其仁有《小尔雅疏证》。此书有卢抱经校刊本。埤雅 (宋)陆佃著。20卷。初名《物性门类》 后改今名,取辅佐《尔雅》之意。分释鱼、释兽、释鸟等8类。解释名物,略于形状而详于名义。征引古书,探求其得名之由来,但引书不注出处。有《丛书集成初编》本通行。

小尔雅

亦称《小雅》。十三篇,即《广诂》、《广言》、《广》、《广义》、《广名》、《广服》、《广器》、《广物》、《广鸟 》、《广兽》、《度》、《量》、《衡》。十三篇中《度》、《量》、《衡》三篇《尔雅》所无,为《小尔雅》新增者。另十篇皆为增广补充《尔雅》者,故称“广”也。《小尔雅》所释词语名物计三百七十四事(胡朴安统计),大多数为《尔雅》所未备,少数见于《尔雅》者,释义与《尔雅》亦有别,唯《广言》之“印,我也”;“登,升”也等条与《尔雅·释诂》无别,这些词条可能为后人所窜入。《汉书·艺文志》于“孝经类”载《小尔雅》一篇,无撰人名氏;《隋书·经籍志》“论语类”有《小尔雅》一卷,注:李轨略解;《旧唐书·经籍志》“小学类”有《小尔雅》一卷,注:李轨解;《新唐书·艺文志》载《李轨解小尔雅》一卷,可证宋以前无道撰人名氏者。宋人所编《崇文总目》及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王应麟《玉海》所引《中兴馆阁书目》,皆云孔鲋所著。《宋史·艺文志》载孔鲋撰《小尔雅》一卷。宋人无道李轨解者,是晋人李轨注,宋时已亡佚不传矣。《汉志》所载之古本《小尔雅》亡佚甚早,今本《小尔雅》为后人从《孔丛子》中抽出别行的。《孔丛子》旧题孔鲋传。孔鲋是孔子八世孙,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博士,事迹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孔鲋无著《孔丛子》的记载,宋濂《诸子辨》、胡应麟《四部正讹》、姚际恒《古今伪书考》等并云《孔丛子》乃伪书。今本《小尔雅》为《孔丛子》之第十一篇,其书非孔鲋所撰无疑。今本《小尔雅》作者问题,清儒争论纷纭,可归纳为三说:甲、谓今本《小尔雅》是后人掇拾而成书,非古小学遗书。此说戴震主之,段玉裁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并同戴说;乙、谓三国魏人王肃所伪造。此说臧镛主之;丙、谓是古小学之遗书,而采入《孔丛子》者。此说胡承珙主之,宋翔凤、葛其仁、王煦、朱骏声、任兆麟等并同胡说。《小尔雅》一书非孔鲋所撰无疑;谓王肃著,证据不足;其书体例尚较严整,亦非后人掇拾王肃、杜预等人之说而成者;胡氏等人谓乃古小学遗书而采入《孔丛子》之说为是。《小尔雅》成书甚早,书成于《尔雅》之后不久,汉世此书已见征引,魏晋以后征引尤多。晋人李轨为之注解。李氏注解之本至宋已佚。宋人遂从《孔丛子》第十一篇中将《小尔雅》钞出,而成别行之本。此本与《汉志》所载者不当大异,乃魏晋人伪造《孔丛子》时,摭取流行于其时的《小尔雅》纳入书中。故《小尔雅》并非伪书,确为古小学之遗书也。《小尔雅》书名,宋宋咸注释曰:“经传字义有所未畅,绎而言之,于《尔雅》为小焉。”此篇乃羽翼《尔雅》之作,故于《尔雅》称“小”也。《小尔雅》训诂体例全仿《尔雅》。《广诂》、《广言》、《广训》三篇,大体用“某者某也”方式,多集比若干同义近义之词,然后用训释词概训释其意义,如《广诂》之“逼尼、附、切、局、邻、傅、戚,近也。”是为“通训”之法。《广义》以下十篇,则多用“某某谓之某某”或“某某曰某某”之例,多数为一词一训,训释词既训释其意义,往往又辨析相类相关语词名物间的区别。《小尔雅》收词甚少,连训释语在内尚不足万言,且因《孔丛子》为伪书,遂多以为《小尔雅》亦为伪书,故清代学者,对此书殊少征引,不甚重视。然此书成书甚早,且能增广补充《尔雅》所未备,故与《尔雅》有并存之价值;是书保存的古代词语名物,是汉语词汇史研究有价值的材料,也是经籍训诂的重要工具。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将是书训诂与毛传、郑笺相较,证明相合处甚多,说明《小尔雅》确足以广《尔雅》之所未备,亦为训诂之资粮也。故魏晋以降,传注多所征引,李善《文选注》引之尤多,可证是书在训诂学上有相当高的价值。黄季刚曰:“清人则以其在伪书中,多不肯引用,不知《小尔雅》与经传相应,宋翔凤《训纂》可取证。”(《文字声韵笔记》)阳山顾氏《文房五雅全书》、《说郛》、《古今逸史》、《汉魏丛书》、《龙威秘书》等皆收有《小尔雅》。顾氏本据夷白斋宋本重雕;尚有明胡文焕校刊本、徐北溟据唐石经校乾隆刊本、卢抱经堂校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据顾氏本排印,最易得。

小尔雅

亦称《小雅》。训诂书。《汉书·艺文志》载“《小尔雅》一篇”。清钱大昕说:“李善《文选》注引《小尔雅》皆作《小雅》。此书依附《尔雅》而作,本名《小雅》,后人伪造《孔丛》,以此编窜入,因有《小尔雅》之名。”(《潜研堂集》)班固《汉志》未著《孔丛》而录《小尔雅》,可知其当在《孔丛》之前。或系孔壁中文。今存《小尔雅》,即《孔丛》之第十一篇,计分《广诂》、《广言》、《广训》、《广义》、《广名》、《广服》、《广器》、《广物》、《广鸟》、《广兽》、《广度》、《广量》、《广衡》13篇。清宋翔凤有《小尔雅训纂》,万其仁有《小尔雅疏证》,胡承珙有《小尔雅义证》。现《义证》最通行。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