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柴胡汤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小柴胡汤和解剂之一。出自《伤寒论》。柴胡60克、黄芩45克、人参(或党参代)45克、半夏45克、甘草(炙)30克、生姜45克、大枣30克。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水煎服。马、牛250~300克;猪、羊60~80克。功能和解少阳,扶正祛邪。主治邪入少阳半表半里。证见寒热往来、精神时好时坏、不欲食、时见呕吐、脉弦者宜用。方中柴胡透达少阳之邪,疏解气机壅滞,为主药;黄芩清泄少阳之郁热,为辅药;二药合用,和解少阳,以除寒热往来。半夏和胃降逆,党参、甘草补正和中, 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为使药共同合成和解少阳,扶正祛邪。综观全方,能升能降,能开能合,去邪而不伤正,扶正又不留邪,故前人喻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 小柴胡汤此方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所创。载于《伤寒论》。被誉为治伤寒少阳证之第一要方。由柴胡八两,黄芩、人参各三两,半夏半斤,炙甘草、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所组成,水煎服。由于此方治疗范围广泛,为历代名医所喜用,宫廷医生亦不例外。据《本草纲目》引庞士英《谈薮》云: 南宋时宫廷医官孙琳,因治好宋宁宗幼时所患淋症而闻名。朝廷要员张知阁,久病如疟,热时如火,一年来已被此病折靡的形消骨立,所请诸医,多投鹿茸、附子等热性药物,使病情愈发严重,闻孙琳医名,急召之诊治。孙琳只投小柴胡汤一贴,服之即热减八九,三服则霍然而愈。清代宫廷医案,使用小柴胡汤及其加减方的病案也极多见。 小柴胡汤《伤寒论》方。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功用和解少阳。主治伤寒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或妇人伤寒热入血室,及疟疾、黄疸、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12克黄芩9克人参6克半夏9克甘草5克生姜9克大枣4枚组成。具有和解少阳之功。主治: 小柴胡汤radix bupleuri decoction for regulating shachang中兽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党参、制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的汤剂。功效和解少阳,扶正祛邪。主治少阳病。症见寒热往来,精神不振,饥不欲食,口干色淡红,脉弦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