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略国家藏书目录。西汉刘歆撰。刘歆(前53?一前23),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刘向幼子。目录学家、古文经学家。幼承家学,通诗书,能属文,后为成帝召见,得赐黄门郎。河平中,助父校书。父死后,袭其官职中垒校尉,后迁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王莽篡位,委以重任,拜为国师。不久,刘秀起兵反莽,歆与王涉密谋诛莽,事泄自尽。刘向病卒之时,哀帝初即位,即命刘歆继其父未竟之业,领导校勘群籍,刘歆以《别录》为基础,精缩其叙录的内容,并在必要时对篇目、书名也进行简化,于汉哀帝建平二年(前5)编成《七略》七卷,共计著录图书六百零三家、一万三千二百十九卷。 在编撰体例上,《七略》改《别录》的六个部分的部名为六略,共分图书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大类,类下复分为三十八种,在种之下,如有必要,再加以细分。另有《辑略》一篇,是全书大小序的汇集。书名之下,极大多数有作者姓名,并附有极简略的说明,注出书的来源、内容及著成时代,主要是节录《别录》叙录的内容而成。 《六艺略》下分为九种,包括六经及学习六经的基础读物小学、《论语》、《孝经》和春秋类图书,因为汉武帝独尊儒术,作为儒家经典的六艺类图书,当然居于各略之首。《诸子略》下分为十种,作为六经之支蔓与流别,它列为第二。其中又以儒家为十种之首,体现了汉朝定儒学于一尊的文化教育政策。又将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九家与儒家并列为同级类目。给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以很高评价,则是《七略》分类比较进步之处。《诗赋略》下分为五种,经过战国晚期到西汉的发展,它的内容、体裁已经非常发达,篇卷数已大大超过《诗经》类,故《七略》把它从《诗经》类中独立出来,单独列为一类。《兵书略》下分为四种,自春秋战国以来,战争已成为国家最重要事项之一,秦、汉战争频繁,有关军事的著作也特别发达,故《七略》也把它列为一大类。《术数略》、《方技略》分别分为六种和四种,它们同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又能起到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故也各自列为单独的类目。《辑略》并不隶有具体的图书,仅为六略三十八种的序论(其中诗赋略五种没有类序),它对先秦以来各个学术流派的传授渊源、主张得失、各类图书的内容及作用作了扼要的叙述,可称为一篇学术简史。 《七略》在同类图书的编次上以撰人时代先后为次,帝王的著作冠于当代著述之首。对于性质或体例相同的图书,按照各自所应归入的学术类别分组排列,杂抄杂纂的书籍列于各类(组)之末。 《七略》是历史上最早的综合性群书分类目录,它和《别录》一起,奠定了古典目录学的基石,在目录学、学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分类上,刘歆等把古代朴素的学术分类思想具体地运用到整理图书上去,创立了细致、严密的图书分类法,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学术流派和科学文化水平,使当时的目录学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体例编制和图书著录上,它序列完整,全面系统地著录揭示了当时的重要文化典籍,成为阅读古代文化典籍的指南。在图书评论和宣传上,它的每一篇叙录就是一则阅读指南,这些叙录中的议论严重影响着当时或稍后的学者,对宣传图书、指导阅读具有现实意义。尤其是叙录对古文经学大加宣扬,对当时附会迷信的今文经学予以揭发和打击,使古文经学有了新的发展,《七略》在促使古文经学逐渐流行、今文经学日趋没落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所有这一切都对后来一千九百余年目录的编纂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后世目录的发展无不深受其影响,最具典型之例便是西汉班固充分利用了《七略》的成果,在撰写《汉书》时,把《七略》节编成“艺文志”,开创了史志目录的先例。 《七略》与《别录》一样,约在唐末五代之时亡佚。《汉书·艺文志》基本上继承了它的内容、体例,因此后人能从其中了解《七略》的原貌。后人有许多辑本,清洪颐煊辑《七略》一卷,收入《问经堂丛书》和《经典集林》中;陶濬宣辑《七略》一卷和《七略别录》二十卷,收入《稷山馆辑补书》中;马国翰辑《七略别录》一卷,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姚振宗辑《七略佚文》一卷和《七略别录佚文》一卷,收入《快阁师石山房丛书》中。严可均和张选青也各有辑本,分别收入《全汉文编》和《受经堂丛书》中。 七略(西汉)刘歆撰。作者曾整理天禄阁藏书,集六艺群书,分类编次而成此书。分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辑略,计算38子目,收603家,13299卷。开我国分类目录之先河。班固撰《汉书·艺文志》即以此为蓝本。原书久佚,有清洪颐煊、马国翰等7家辑本。 七略书目名。西汉刘歆撰。七卷。分辑略及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略,六略下分三十八种,六百零三家,家下列书,计一万三千二百一十九卷。为中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之一,对后世目录学、分类等领域都有较深远的影响。《汉书·艺文志》即以其为蓝本。原书已佚,清洪颐煊、 国翰,姚振宗等有辑本。 《七略》西汉刘歆撰。刘向去世后,刘歆继续完成其父未竟事业。将《别录》所撰各书叙录,摘其指要,写成较简明的解题,并将《别录》著录的603家、13219卷书籍,按学术性质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6大类,再依流别分为若干小类。在每大类前写有说明分类方法和学术渊源的“辑略”,总称《七略》,是中国历史上第1部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已亡佚,其主要内容见于《汉书·艺文志》。今有清人的辑佚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