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气候区划xiaomai qihou quhuaclimatic divisions for wheat
根据小麦的农业气象指标编制的农业气候区划。
世界上主要产麦国都进行了小麦气候区划。阿根廷的A. J.帕斯卡尔, 根据光照、温度(有利和不利的温度),穗分化时期的水分,对世界小麦进行气候分类,并提出区划指标系统; 苏联的И.А.戈尔茨贝格根据小麦生长的农业气候条件, 把世界小麦划分为3个带14个区。

中国小麦气候区划以水分、温度和光照为区划指标。根据对小麦与中国气候特点的分析, 确定水分是影响中国小麦生产的主要气候条件, 水分状况往往决定着各地种植面积和产量水平。小麦生长期内需水量与降水量之间的供应关系, 可反映小麦生长期间的水分状况。温度影响小麦的越冬、分蘖、穗分化和灌浆过程; 在缺光地区还应考虑光照对小麦的影响。以水分(小麦生育期降水量与需水量之差)作为其主要指标(见表1),再考虑各生育阶段温度和光照等条件,将冬小麦分为三大类型(干燥条件灌溉小麦、干燥条件非灌溉小麦和湿润条件小麦) 13区;将春小麦分为3个区(见图和表2)。
表1 小麦气候区划指标
分 区 | 全生育期需水差额 /mm | 影 响 温 度 /℃ | 影 响 光 照 |
| 余 水 | 缺 水 | 越冬期极端 最低温度 | 分 蘖 | 抽穗-成熟 >22℃日数 | |
适 宜 | <50 | <50 | -22 | 6~14 | <5 | |
次适宜 | <200 | 50~150 | -22~-24 | >14 | 5~10 | |
不适宜 | >200 | >150 | >-24 | >17 | >10 | 167kJ·cm-2, 生长期内平均日 照时数<4h/d |
表2 小麦气候区划系统
| 分 区 |
冬 小 麦 | Ⅰ | 干燥条件灌溉小麦 | |
Ⅰ1 Ⅰ2 Ⅱ | 灌溉小麦适宜气候区 灌溉小麦次适宜气候区 干燥条件非灌溉小麦 | 北方地区 北疆地区 |
Ⅱ1 Ⅱ2 Ⅱ3a Ⅱ3b Ⅱ3c Ⅲ | 非灌溉小麦适宜气候区 非灌溉小麦次适宜气候区 非灌溉小麦不适宜气候区 非灌溉小麦不适宜气候区 非灌溉小麦不适宜气候区 湿润条件小麦 | 江淮地区 黄淮地区 北部冬麦地区 华南南部地区 西南季风地区 |
Ⅲ1 Ⅲ2a Ⅲ2b Ⅲ2c Ⅲ2d Ⅲ3 | 湿润条件小麦适宜气候区 湿润小麦次适宜气候区 湿润小麦次适宜气候区 湿润小麦次适宜气候区 湿润小麦次适宜气候区 湿润小麦不适宜气候区 | 西藏高原地区 长江沿岸地区 长江流域南部地区 四川盆地地区 华南北部地区 江南大部地区 |
春 小 麦 | Ⅰ′ Ⅱ′ Ⅲ′ | 非灌溉春小麦适宜区 灌溉春小麦适宜气候区 非灌溉春小麦次适宜气候区 灌溉春小麦适宜气候区 | 东北地区 北部地区 北部地区 西北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