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洪范
以原始五行说解释自然和社会的重要文献。《尚书·周书》的一篇。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是箕子答复武王问天道的言论。近人怀疑它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洪,大;范,法、规范。“洪范”是大法的意思。该篇以建立统治秩序为中心,提出治理国家的九条根本大法,称作“洪范九畴”。其中以五行居首,用天象、人事、刑政、吉凶、祸福等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比附于“五行”,以论证威福兼施刚柔并用的为政之道,维护中央最高统治权力。
《洪范》一开始武王问:上天保佑下民,监视他们的行事,它的秩序(规律)如何,我还不大明白。箕子回答说:我听说从前鲧用土阻塞洪水,违反五行中水的特性,上帝震怒了,不给他洪范九畴,世界的正常秩序破坏了,鲧也被杀死。禹继续鲧的事业,上帝赐给他洪范九畴,才恢复了世界的秩序。这里,在宗教的外衣下,透露了人们对于事物客观属性的认识,并且认为它们自身的规律不能违反。
《洪范》中认为水、火、金、木、土这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五种物质元素,并对这五种物质形态的性质和作用也作了概括的说明。他们认为水有润下的性质,产生咸味;火有炎上的性质,产生苦味;木有曲直的性质,产生酸味;金有被镕铸的性质,产生辛味;土能用来耕种,产生甘味。这些论点中已有原始的唯物主义的萌芽,他们把客观存在的物质看成真实的东西,而且意识到人的味觉是与外界的五种不同物质的接触中得来的。这说明商周之际,人们已从日常生活实践和生产实践中开始形成唯物主义观点。五行的观念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起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前人对《洪范》的解释,大都见于《尚书》注疏中;也有通过注释阐发自己的思想,如宋朝王安石《洪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