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七颂堂词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七颂堂词绎词论。清刘体仁撰。一卷。体仁字公㦷,河南颖川人。约康熙初年在世。顺治进士。累官吏、刑二部郎中,有诗名。亦善画山水。著有《七颂堂文诗集》。此编论词札记三十三则,均简短明晰。所论涉及诸多方面,若词之特征、诗词区别、创作宜忌、鉴赏评价等等,多有灼见。“宋祁一闹字卓绝千古”条谓;“‘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卓绝千古。”颇有见地。此论直接启迪王国维氏,王氏于《人间词话》中再以“意境说”阐述:“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宋祁声名遂更显于词坛。有《别下斋丛书》本,《词话丛钞》本。唐圭璋辑入《词话丛编》,一九八六年中华书局出版。 七颂堂词绎一卷。清刘体仁 (1624—?)撰。刘体仁, 字公㦷, 颍川 (今河南许昌)人。顺治进士,官吏部郎中。曾从孙奇逢问学,与王士祯、汪琬友善。其诗多咏物赠答之作,表现闲情逸致。喜作画,并精鉴别。著有《七颂堂识小录》、《七颂堂集》。此书不足三十节。其第四节云:“词亦有初、盛、中、晚,不以代也。牛峤、和凝、张泌、欧阳炯、韩偓、鹿虔辰辈,不离唐绝句。如唐之初,未脱隋调也,然皆小令耳。至宋则极盛。周、张、柳、康,蔚然大家。至姜白石、史邦卿,则如唐之中,而明初比唐晚。明词并不足与唐宋并论,然唐五代不及温、韦、冯、李,是未能深知唐五代词也”。朱孝臧生平以康与周柳并称,与贺裳《词筌》,同一谬误。以张词优于姜史,亦未免抑扬失实,是又不能深知宋词也。其二十二节云:“咏物至词,更难于诗。即昭君不惯风沙远(风当作胡),但时忆江南江北,亦费解。”自识疏影,以美人为喻。此以昭君喻梅花,而寄其感慨。王仲初《塞上梅》诗云: “昭君已殁汉使回”,即白石之所本。胡澹庵咏梅亦有“春风自识明妃面”之句,亦何尝费解。体仁学问不深,于此可见。有《赐砚堂丛书》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