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尤利西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尤利西斯长篇小说。乔伊斯作。1922年发表。都写都柏林3个居民在1904年6月16日早晨8点到夜间2点40分将近19个小时内的经历。对艺术家达德路斯的虚无主义,广告业务承揽员布罗姆的庸人主义及其妻子毛莱的肉欲主义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采用内心独白、空间混淆、跳跃式联想、时序颠倒、梦与梦魇的连锁、各种隐晦的象征暗示等艺术手法。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性作品。 《尤利西斯》是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也是用意识流的手法探索现代人颤粟着的心灵的最成功的典范。这个平凡而又简单的故事发生在英国,主要描写彷徨苦闷的广告推销员布鲁姆和他放荡不羁的妻子莫莉,以及内心空虚的青年学生斯梯芬在6月16日这一昼夜中奇特交错的生活经历。这天,布鲁姆在都柏林为报纸承揽广告业务而四处奔波忙碌,但劳而无获。11年前幼子的夭折、妻子的不忠、自己性机能的衰退,都在他的心灵中留下难以消除的阴影,他感到孤独、苦闷,感到社会对他的无情的疏远与冷漠。就在这种飘零无依、精神苦闷的心境中,他在一家妓院和同样精神遭受挫折的斯梯芬相遇了。穷极无聊的斯梯芬喝得酩酊大醉,布鲁姆对他悉心照料。在灯影恍惚中,布鲁姆似乎找回了失去的儿子,斯梯芬似乎也找到了父亲,彼此精神上都得到了安慰。深夜,布鲁姆把斯梯芬带回自己家中,正遇上送情人的妻子莫莉,当她得知斯梯芬将进入他们的生活和她生活在一起时,她隐约地感到对一个青年男子的冲动,同时又朦朦胧胧地感到一种母性的满足。乔伊斯通过对这三个人物潜意识活动的表现,概括了他们的全部精神生活和经历,并借布鲁姆的庸人主义、斯梯芬的虚无主义和莫莉的肉欲主义,昭示出整整一个时代所面临的问题和危机,渲染了现代西方社会的阴暗与没落,流露出对人性扭曲的悲哀。 《尤利西斯》长篇小说。爱尔兰乔伊斯著。全书共18章,用7年时间写成。书中只有三个人物,即寻找精神上的父亲的来都柏林的青年艺术家德迪勒斯,思想苦闷的报馆广告业务承揽员布罗姆,以及他的寻欢作乐的妻子莫莉。小说描写他们在1904年6月16日早晨8点到夜间2点3刻之间的经历与感受。他们的虚无主义、庸人主义与肉欲主义是西方社会道德与精神文明的深刻写照。艺术上采用内心独白、时空交错及自由联想等手法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展示各自复杂的内心世界。其人物设置、结构安排均与荷马史诗《奥德赛》平行对应,从而借古讽今,象征性地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已走向沉沦与堕落。文字晦涩生僻,充满象征、暗喻和联想,故被西方文坛称作意识流小说的典范。有中文节译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