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尼克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尼克松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 (1913—1994),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约巴·林达他父亲的柠檬种植园。从小父母便教育他要刻苦自励、勇于奋斗和进取竞争,尽管生活很清贫,但他成绩一直都很优秀,学生时代的他便担任过许多校内职务,包括学生会主席。1934年他从母亲就读的惠特尔学院毕业时,成绩也是名列前茅,后又到北卡罗莱纳杜克大学法学院深造,靠奖学金和帮院长做研究工作等收入,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那里也练就了善辩的好口才。毕业后通过律师考核,便到惠特尔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8月他参加了海军,4年后退役时他已成为一名少校。不久,他便被推选为代表共和党参加国会议员竞选,33岁进入政界,靠他的口才战胜沃勒斯,当选国会议员。37岁时他又以强硬反共为宗旨,竞选参议员成功,成为一名最年轻的共和党参议员。1952年7月,艾森豪威尔邀请尼克松做他的竞选伙伴,这对才步入政界6年的他来讲,无疑是巨大的荣耀和成功。但在竞选至关键阶段,有人却指控将一笔竞选基金挪为私用。为澄清此事,他在电视上作了一次当时美国人家喻户晓的 “切克斯讲话。” 此次电视讲话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人们都转向支持尼克松,结果共和党获胜。1951年,40岁的尼克松就任副总统,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统之一,4年后他又与艾森豪威尔一起竞选连任。在他任副总统的8年间,他将传统上无关紧要的职务变成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职务。1959年他解决了持续116天的钢铁工人大罢工,这是他的成就之一,同时他也是美国空间计划的强有力的成功的倡导者。1960年他作为共和党候选人与肯尼迪争夺总统职位,结果不尽人意,11个月后他参加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竞选,再次败北。此时,人们几乎都认为他的政治生涯就此完结,而他却于1962年重操旧业当上了律师,并写了他第一部著作 《六次危机》,讲述了他从政以来经历的几次重大事件。1968年尼克松再次复出,参加总统竞选,终于获胜,并于次年初正式就职。执政后不久,他便提出了一系列广泛的改革计划,1971年8月,采取大胆措施,制止越南战争造成的持续性通胀,降低了美元与外币的兑换率,以后国会又提高了黄金价格。 尼克松美国第37届总统。1913年1月9日生。1946~1950年当选议员。1952~1960年担任副总统。1968年竞选总统成功。任内推行新经济政策,提出新联邦主义,提出并实行尼克松主义,1972年访问中国。1973年1月结束了越南战争,签订了巴黎和平协定。1974年8月9日因水门事件被迫辞去总统职务。是美国建国以来第一个辞职的总统。1994年卒。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