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傅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陈傅良分类:【文化精萃】 南宋学者。字君举,号止斋,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初在郡,以科举程文之弊,出其说而为文章,自成一家;文出,人争传诵,由是以文名当世。继从学于本郡郑伯熊、薛季宣。后入太学,与张?、吕祖谦相友。乾道进士,授泰州教授,改太学录。出通判福州,为言官论罢。后五年,起知桂阳军。光宗立,迁提举常平茶盐、转运判官,转浙西提点刑狱。去朝十四年,始除吏部员外郎。轮对,极言赋敛之苛,主张以爱惜民力为本。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赞读,再迁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宁宗即位,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再授集英殿修撰。官终宝谟阁待制。卒谥“文节”。为学重“经世致用”,主张“一事一物,必稽于极而后已”,反对性理空谈;与其师薛季宣同开“功利之学”先声,为“永嘉学派”的早期学者。著有《止斋集》、《诗解诂》、《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建隆编》、《历代兵制》等。《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南宋思想家、学者。字君举,学者称止斋先生。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乾道进士。历任泰州教授、太学录,累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即位,为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庆元党禁起,他反对罢黜朱熹,对有关诏书,拒不书行,被罢。后官至宝谟阁待制。少有声名,授徒僧舍,后从郑伯熊、薛季宣学,潜心研究文献,得季宣井田、王制、《司马法》、《八阵图》之说,有所发明。其学重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性理,于一事一物,必稽考至极而止。推崇《周礼》,强调“周制可得而考”,则天下近于理。以“格君心,正朝纲、均国势”为《周礼》纲领。认为自郑玄至王安石的《周礼》学,是不得其传的摸索。著《周礼说》、《夏休井田谱》明其学。著《春秋后传》,贯通《春秋》三传,深究经旨,详阅世变。据何休三科说而小变之,如有所谓隐、桓、庄、闵之《春秋》,僖、文、宣、成之《春秋》,襄、昭、定、哀之《春秋》,发明义理,颇多新意。又作《左氏章指》,以数语概括各段大意,间有评驳。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帙浩繁,难于卒读,乃摘要太祖一朝之事为《建隆编》,系以年月,上谱将相大臣任免,下记政事因革,其深关治体者,补以他书,随事考析,并及始末。于朱熹、陈亮王霸义利之辩,把陈亮功利主义思想归纳为:“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是永嘉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代表。陈傅良学问根底深厚,学风朴实精密,主张经世致用,著述繁富,以文名世。目睹国弱兵骄之害,撰《历代兵制》,探讨历朝兵制之利害得失,以追论本朝致弊之本,表现出对中原失地的牵挂、不忘故土恢复的爱国深情。著作今存者尚有《历代兵制》、《止斋文集》,一说《永嘉先生八面锋》亦其所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