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屈子章句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屈子章句清刘梦鹏撰。七卷,附《屈子纪略》。梦鹏字云翼,湖南蕲水人。乾隆辛未(1757)进士,官直隶饶阳县知县。《清史·儒林》有传。是书是乾嘉学派中较有特色的著作,突破了乾嘉学派一般不注意研究文章的时代与文气的弱点,而是紧紧抓住其产生背景和风格气势来解释楚辞,在“知人论诗”思想指导下,注解中几乎每句诗都考虑到作者遭遇的研究和文章脉络的疏通,因此从楚怀王至顷襄王时代楚的内政、外交、文化、民俗等情况都有所解释。同时他在注重以文理辞气讲楚辞,因此从自己对文章内容、感情和气势出发重新安排篇目。认为《招魂》为屈原所作,《天问》中发现殷先公先王的历史,这是他的创见和贡献。注释文字千净、简洁,题解写得实在,训诂考证简明。《四库全书总目》云:“是书就诸本字句异同,参互考订,亦颇详悉。然不注某字出某本,未足依据。至于篇章次第,窜乱尤多。如二卷《九歌》 内《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本各自标题而删除‘湘夫人’、‘少司命’之名,称《湘君前后篇》、《司命前后篇》;六卷《九章》内删‘抽思’、‘桔颂’之目,统为《哀郢》,又移植其前后,均不知何据。”如此强古书以就己意之处还多,非谨厚之学。有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藜青堂刊本。嘉庆重刊本。 屈子章句七卷。清刘梦鹏 (详见《春秋义解》)撰。该书又称《屈子楚辞章句》,《四库存目》称《楚辞章句》,误。卷首有谢锡位乾隆五十四年(1789)序,作者乾隆二十五年 (1760)序,另附《屈子纪略》一篇。正文七卷,卷一《离骚》,卷二《九歌》(刘氏删去《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之名,称《湘君前后篇》、《司命前后篇》,并将 《东君》 移至 《东皇太一》之后),卷三 《卜居》,卷四 《天问》,卷五 《招魂》,卷六《哀郢》九章(主要为今《九章》篇章,但删《怀沙》,补《远游》,并删各篇标题,以为都是哀郢之词、故称《哀郢》九章,以第一章、第二章……标识),卷七《怀沙》,包括《渔父》、《怀沙》,标题《怀沙》,删去渔父歌,增入《史记·屈原列传》“乃作《怀沙》之赋,其辞曰”九字。以为《大招》与《离骚》诸篇不相类,不是屈原作品,弃而不录。此书可取之处是:一、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研究方法。在自序中说:“不逆其志,其人不可得而知也。不论其世,其志不可得而逆也。”卷首附《屈子纪略》,意在说明屈原的生平行迹,并依据写作背景,将屈原诗作系以刘氏推定的具体年代,使读者对屈原思想、作品内容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刘氏考定的屈原生平、行迹与诸家之说多有不同,只能姑备一说。二、对每篇诗作的分析,注重整体把握。每篇均有总论,再分段注解,对章旨节义都有归纳,各篇脉络清晰,便于读者对每篇诗作的总体深入理解。三、具体注文,多有可取。如注《天问》“该秉季德,厥父是臧。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刘氏引《竹书纪年》、《山海经》、《左传》指出,“该”为殷先祖王亥,“有扈”是“有易”之误,为传说中古国名。王亥败于有易,有易人因辱他,令其放牧牛羊。此解颇准确。王国维依据出土的甲骨文辞,进一步论证其说的正确。将《离骚》乱辞中“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解为并非自尽,而是表示以身殉国之意,也较通达。此书不足之处是:随意变易屈原作品篇次,合并篇章,更改篇名,是强古人以就己意的作法,加上又未申明充足理由,实不足取。对《九歌》各篇主旨概括,未必符合原旨,如称《湘君》是告语同志待时后图,《河伯》是伤寂寥等。又以赋、比、兴点评《九歌》各篇,也难以概括其艺术特点。在校文字异同上,参考多种底本,比较详细,但不注某字出某书,显得依据无力,且欠严谨。版本有乾隆五十四年 (1789) 藜青堂刊本,姜亮夫藏。嘉庆五年(1800) 藜青堂刊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