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屩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屩juē❶也作“芒屩”。以细绳编成的鞋子。轻便耐磨,适合行旅。始于先秦,多见于汉代,沿用至唐宋。汉刘熙《释名·释衣服》:“屩,草履也……出行著之,蹻蹻轻便,因以为名也。”《尔雅·释草》:“蘱,薡蕫。”宋邢昺疏:“蘱,一名薡蕫,状似蒲而细,可为屩。”《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夫虞卿蹑屩檐簦,一见赵王,赐白璧一双,黄金百镒。”又《孟尝君列传》:“冯驩闻孟尝君好客,蹑屩而见之。”《太平御览》卷六九八:“元康之末至太安之间,江浦之城,有败屩自聚于道,多或至四五十两。”《宋书·刘敬宣传》:“(敬宣)尝夜与僚佐宴集,空中有放一只芒屩于坐中,坠敬宣食盘上。长三尺五寸,已经人著,耳鼻间并欲坏。”又《张畅传》:“(李)孝伯又曰:‘君南土膏粱,何为著屩?君而如此,将士云何?’畅曰:‘膏粱之言,诚以为愧。但以不武,受命统军,戎阵之间,不容缓服。’”《新唐书·车服志》:“羊车小史,五辫髻,紫碧腰襻,青耳屩。”宋陆游《自责》词:“买屩为登山寺去,彻灯缘爱月窗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