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带阁注楚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山带阁注楚辞楚辞研究。清蒋骥(1678—1747)撰。六卷。卷首一卷,余论二卷,说韵一卷,又名《三阁楚辞》。骥字涑,武进(今江苏常州)人。自幼苦学,三十余年致力于举业,竟终不得中。平生于诗文多有论撰,经史子集评注良多,独于楚辞,功力最深。是书自康熙五十二年(1713)始撰,至雍正五年(1727)成,历时十四年之久,全书由《卷首》、正文、《余论》、《说韵》四部分组成。卷首附《史记·屈原列传》、唐沈亚之《屈原外传》及《史记·楚世家》节略,并自考屈原事迹,又附“楚辞地理五图》,并在篇末附记中说明各篇写作时间。是书“大要尤在权时势以论其书,融全书以定其篇,审全篇以推其节次句字之义”(《自序》)。《余论》对旧注予以分析考论,驳正旧说之误,不乏创见。其间或考订典故之异同,或寻绎文章脉络,多有新义。《说韵》一卷,分以字母,通以方音,每部列“通韵”、“叶韵”、“同母叶韵”之例。引证繁博,考证详明。全书之末列参考书目多达六百四十余种,故该书以翔实见称,极受后人重视。有清雍正五年(1727)原刊本。民国二十二年(1933)北平来熏阁影印原本。一九五八年九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 山带阁注楚辞楚辞研究著作。十卷。清蒋骥撰。蒋骥(1678?—1745),字涑塍。武进(今属江苏)人。自幼苦读,学问渊博,经史子集无所不通,每为时辈所称誉。但老于诸生,困于场屋,与举业无缘,以至疾病缠身而死。《山带阁注楚辞后序》自叙身世颇详。他尽其毕生之力,以穷愁潦倒之身研究楚辞,故会心特多。 山带阁注楚辞清蒋骥 (约1678—1745)撰。蒋骥,字涑塍,武进 (今江苏武进县)人。少好学,每受时辈推赞。年二十,补县学生,与兄蒋文元、蒋芳洲、蒋鹏翮、蒋汾功俱获文誉,里人称“里中五蒋,后来居上”。但是其兄四人先后博得功名,惟骥独困,老于诸生。二十三岁时,得头目之疾,春花秋月,嬉游之事,皆不得参与。一生以诗书自娱,及老犹不废学。对诗、古文、词时有论撰,经、史、子、集之书评注也不少。学问根基较扎实,尤其对《楚辞》功力颇深。此集包括《卷首》、正文、《余论》、《说韵》四部分。蒋氏先用六年撰成正文六卷,七年后增补 《余论》、《说韵》。至康熙五十九年 (1720),才将两部分合刊于世。共历二十年时间,可谓倾注了蒋氏毕生心血。《卷首》包括《序》,《后序》,《采摭书目》(401种),《史记·屈原列传》,沈亚之 《屈原外传》,《史记·楚世家》 (节略),《楚辞地图》(五幅)。《楚世家》(节略)前有小序,其中有按语十三条,双行夹注三十条。录此目的在于以《史记》 印证屈原事迹,研究方法颇为可取。《楚辞地图》有小序,目的在于说明屈子在怀、襄朝的行踪。五幅图为:《楚辞地理总图》,《抽思、思美人路图》,《哀郢路图》,《涉江路图》,《渔父·怀沙路图》。各图有简注,以考证屈原涉历先后之序。正文六卷,单取屈原作品。卷一 《离骚》,卷二 《九歌》,卷三 《天问》,卷四《九章》,卷五 《远游》、《卜居》、《渔父》,卷六 《招魂》、《大招》。在小序中称合 《汉书·艺文志》二十五篇之数,所列为二十七篇,但合《九歌》二湘、二司命各为一篇,仍为二十五篇。《余论》二卷,上卷简要论述《楚辞》,及论述《离骚》、《九歌》、《天问》,下卷论述 《九章》至 《大招》。对各篇论述涉及到名物、典故考证,文章脉胳揭示,作品背景叙述,旧注得失评论等,不乏精邃之见。《说韵》一卷,列出每篇作品韵脚,列通韵、叶韵、同母叶韵三例,以 《诗》、《易》等加以考证,并从音转说角度,解释 《楚辞》协韵,征引宏富。此书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一、对屈原生平事迹及作品创作的时间、地点有精深考证。蒋氏从历史年月,路线的行进,屈原的处境及作品反映的心情等方面综合考证,认为《哀郢》作于 《涉江》之前,符合实际。二、在寻释文章脉理,分析文义方面,有不少精辟见解。如《离骚》向灵氛、巫咸问卜一段,指出承上启下的作用,深得文章脉理。三、善于阐发作品主旨。释 《怀沙》,弃名家怀抱沙石之说,主汪瑗首创怀长沙说,并详加考辨,已为后代学者所公认。四、在研究方法上,不囿于前人称屈原 “依托五经以立义”(《楚辞章句》)及赋、比、兴评点方法的限制,从作品出发,在丰富的背景材料基础上,加以注释,其研究方法可取。此书尤以翔实为特长,是研究《楚辞》重要的参考著作。然亦有失误之处,如谓 《离骚》,以女喻贤君,以芳草喻贤臣,其看法主观、偏颇。称《九歌·少司命》为“殆月老之类也”,更是明显错误。版本有雍正五年(1727)自刊本,福建图书馆、兰州大学藏。民国二十二年(1933)北平来熏阁影印原本。1958年中华书局编辑所据原刊本排印,后多次重印。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版此书时,对个别错别字作了必要订正。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