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岁寒堂诗话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岁寒堂诗话诗论。南宋人张戒撰。二卷。戒字定复,绛州正平(今山西新绛)人。生卒年未详。北宋宣和末年(1125)进士。南渡后官至司农少卿。力主恢复中原,遭秦桧排挤打击,放逐后不知所终。原书已佚。今本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较完善。分上、下卷。上卷主要探讨诗歌创作理论,兼评历代诗人及其诗作;下卷集中评论杜甫诗作。尊崇李白、杜甫,推重陶渊明、阮籍,反对以议论为诗和,“专以补缀奇字为诗。”对苏轼、黄庭坚诗不满,并针对江西诗派流弊,提出诸多宝贵的艺术见解。此编对《沧浪诗话》成书,有直接影响。于艺术方法,力倡含蓄,强调词婉意微,反对浅露。开明代格调说先声。观点鲜明,影响较大,是诗话中重要作品。唯全面否定苏、黄,无视对宋代诗风影响,自非公允之论。有《说郛》本,《学海类编》本,皆一卷本。二卷本有《武英殿聚珍丛书》本及《历代诗话续编》本。 《岁寒堂诗话》suihantang shihua宋代诗话。南宋张戒撰。书中评述了历代诗歌创作,而重点是对北宋诗歌创作的评价。作者以儒家诗教为指导,主张温柔敦厚,对过于直露的元、白诗提出批评。但他尤为不满的是苏轼、黄庭坚的诗风,批评他们专意“咏物”,“以议论为诗”,“补缀奇字”。张戒的批评不仅是出自诗学观点,而且是受到南宋初年巨大社会动荡的触动。因而他强调诗的“言志”作用,强调《国风》、建安诗人的传统。他特别强调学习杜甫,但反对江西诗派仅从格律上学习。这是一部理论观点鲜明、颇有现实针对性的诗话著作。 岁寒堂诗话诗话集。二卷。南宋张戒撰。张戒(生卒年不详),字定夫,又字定复。北宋宣和六年(1124)进士。曾任县令。南渡后,绍兴五年(1135)以赵鼎荐入朝,历任国子监丞、兵部员外郎守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司农少卿诸职。张戒力主抗战,绍兴八年和十二年,以沮和议、党赵鼎、岳飞,两次外贬或免官,最后以左宣教郎主管台州崇道观的虚衔赋闲。诗话之名,源自《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由此推测,诗话当作于晚年赋闲之时。 岁寒堂诗话二卷。宋张戒撰。张戒,字不详,正平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五年(1135)四月因赵鼎荐,得召对,授国子监丞。绍兴八年(1138)以兵部员外郎为监察御史,累官至司农少卿,旋坐疏留赵鼎改外任。后以佐宣教郎主管台州崇道观。是书凡二卷。约成书于南宋初年,但原本亡佚;此本乃清代据《永乐大典》所载增补而成。分为上、下两卷,上卷集中阐发其诗学见解,通论古今诗人;下卷则专论杜甫。其论诗主张“言志”,认为“言志乃诗人之本意,咏物特诗人之余事”。强调“咏物”当以感兴为基础,服从于“言志”。并将历代诗作分为五等,高扬《诗经》、《楚辞》之传统,而对苏轼、黄庭坚大加指斥,称:“苏、黄用事押韵之工,至矣尽矣,然究其实,乃诗人中一害。”是书问世,正当苏、黄之学盛行,张戒力排流俗,自抒己见,亦属难能可贵。郭绍虞《宋诗话考》认为,是书“为沧浪之先声”,在宋人诗话中,不得不推为重要之著作。有聚珍版本、《学海类编》本、《四库全书》本、《励志斋丛书》本、《历代诗话续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还有陈应鸾《岁寒堂诗话笺注》,由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