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崇圣寺三塔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崇圣寺三塔位于云南省大理市苍山应乐峰下。崇圣寺早已不存,唯三塔屹立。三塔呈鼎足之势,均为砖砌。其中主塔为千寻塔,高约70米,为16级密檐式方塔。形制与西安小雁塔相似,每层四面有龛,置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塔顶卷刹圆和。塔的西面设门,内装有木骨架,循梯而上可直达塔顶。整个塔的外形弧线轮廓优美,16层塔檐更为古塔中罕见之例。关于此塔的建筑年代众说纷纭,但多数认为建于八世纪,即云南南诏国后期,唐朝中期。南北两小塔为八角形10级密檐砖塔,均高42米,每级设平座,每角有倚栏,有些层还设有斗拱。塔身有佛像、莲花、花瓶等浮雕,华贵而庄重。顶端为鎏金塔刹。两塔建于十世纪,即云南大理国时期,宋代初期。1979年维修主塔时发现了南诏、大理国的重要文物,如佛像、菩萨、写经、印章、瓷器等680余件。三塔造型美观,布局和谐,以苍山为背景,洱海为镜面,天气晴朗之日,蓝天白云之下,美丽无比,成为国内享有盛誉的塔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圣寺三塔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西北两公里的苍山应乐峰下,为南诏大理国时的一座规模宏伟的佛教寺庙。三塔是寺前的一组建筑群,故又名三塔寺,历经沧桑后,现寺庙已毁,三塔犹存。 崇圣寺三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大理旧城西北苍山应乐峰麓。崇圣寺又名三塔寺。《续云南通志稿》载:“寺前有三塔,寺内有观音像。”寺院早已无存,唯一大二小三塔依然耸立。大塔居中,名千寻塔。建塔年代,云南地方文献所记出入甚大,《大理府志》云:“塔顶有款识,唐开元元年(713),南诏请恭韬微义造。”经考证,以南诏保和年间(824—839)建塔可能性较大。主塔高69.13米,十六层密檐,平面呈方形。各层每面的两边各砌单层小方塔,外观呈优美弧线轮廓,每层正面中央的佛龛中,均有一白色大理石佛像。塔顶铸有铜鹅四只,塔下有黔国公沐氏楷书“山海大观”四大字。塔刹基室内发现大批南诏、大理时期重要文物,最珍贵者为宋代经卷写本,尚有一卷保存较好。还发现一精美鎏金铜函,内藏两卷写经,共约20000多字,书写于棉布之上。塔基地宫中出土有陶制佛像、小塔、梵文经咒印模等,共计600余件,具有重要文物价值。塔形与西安小雁塔、河南嵩岳寺塔形状相似,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两小塔分峙南北,为一对八角十级实心砖塔,各高42.19米。除第二和第八层开龛凿有石佛外,其余各层塑瑞云、莲座、花瓶等。其建筑年代比大塔稍晚,约建于公元11世纪大理国时期。三塔鼎足而立,浑然一体,矗立于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气势雄伟。在1000多年的风雨剥蚀及无数次强烈地震中,仍巍然屹立,堪称奇迹。塔周古松参天,景色苍古。明徐霞客游此,曾详记三塔及其月夜景色。明人吴鹏《重修崇圣寺记》云:“南中梵刹之胜,在苍山洱水。苍洱之胜,在崇圣一寺。雪峦万仞,镂银洒翠,峙于其后;碧波千顷,蓄黛渟膏,潴于其前。” 崇圣寺三塔在云南大理县城西北崇圣寺内,有人也叫大理三塔。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具有我国中原地区古塔的建筑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大塔,名千寻塔,中空,为四方形砖塔,与西安小雁塔相似,高69.13米,16级;其余二塔,南塔高38.2米,北塔高38.85米,皆为10级、八角形。三塔结构精巧坚固、造形优美。白色,巍峨屹立在碧绿的洱海之滨,是大理有名的旅游胜地。 崇圣寺三塔亦名“大理三塔”、“大理崇圣寺塔”等。在云南大理市旧县城西北苍山第一峰下原崇圣寺前。寺东为千寻塔,正式名称“法界通灵明道乘塔”,俗称“大塔”或“中塔”。建于唐南诏晚期。外方内空,自下而上逐渐收缩, 高69.13米,系多层密檐式砖塔,十六层。塔身最下部为石砌台基,高1.1米; 上层台基为砖砌须弥座, 高1.9米。塔内有井字形梯,原可分层而上。砖上有的兼有梵文和汉字, 各层神龛和顶部供藏各种佛像等大量文物,并有梵、藏、汉文写经。虽经历代修葺,仍保持唐代建筑风格,造型与西安市小雁塔相似。寺南、寺北均为小塔。约为五代或宋大理国初期建筑。各高42.19米,均系八角形多层式实心砖塔,各十层。三塔坐西面东,排列成三角形,千百年来,虽迭遭地震和风雨剥蚀仍巍然屹立于苍山洱海之间, 系云南现存最古砖石结构建筑物, 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和佛教及南诏、大理国史的重要实物资料。解放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中国古塔。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洱海畔苍山之麓。三塔鼎足而立,大塔始建于唐开成后(约8世纪),名千寻塔,两小塔建于10世纪。三塔本来建在号称百厦千佛的崇圣寺山门前,因地震与兵火,寺宇已毁,唯三塔安然兀立,可见当时建塔技术的科学合理性。大塔建在二层台基上,在第一层高大的塔身之上施密檐16层,内部为空筒16层,总高69.13 m,台上塔身每面宽9.85 m,第1层高13.5 m,以上各层塔身低矮。主塔之西70 m处的南北塔各高42.19 m,共10层密檐式八角形砖塔。相距97.5 m,塔身实心砖砌,外壁白色粉刷,各层分别雕有券龛、佛像等,两塔顶各有3只铜葫芦。1978年重修,清理出南诏大理时期文物600余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圣寺三塔在云南省大理城西北苍山应乐峰下。寺庙已毁,仅存三塔,一大二小,鼎足而立。大塔居中,名千寻塔,方形,中空,砖砌,16层,高69米。每层正面中央开券龛,存放大理石佛像一尊。外形与西安小雁塔、河南嵩岳寺塔相似,为唐代密檐塔中的精品。建筑年代约为南诏劝丰时期(823-859年)。小塔分立南北,八角形,实心,亦为砖砌,10层,高42米。除二、八层开券龛凿有石佛外,其余各层皆塑有瑞云、莲座、花瓶等。建筑年代约在11世纪。1979年维修时,在大塔基发现有公元1000年、1142年、1154年铜牌三块,还有佛像、菩萨像、写经、印章、钱币、瓷器、法器及金银器物等600多件。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