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川芎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川芎rhizoma chuanxiong

活血祛瘀药。出《汤液本草》。见《司牧安骥集》。又名芎䓖、抚芎、西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Hort.的干燥根茎。洗净、润透、切薄片生用,或研末或酒制后用。主产四川。辛,温。入肝、胆、心包经。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主治:❶水伤肠胃起卧,与白芷、当归、细辛等配伍。
❷气滞血瘀,难产,胞衣不下,痈疮,与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等配伍。
❸风湿痹痛,与羌活、独活、藁本、防风、蔓荆子、甘草等配伍。
❹活血排脓,与黄芪、当归、穿山甲、皂角刺配伍。牛、马15~45克;猪、羊3~9克。为末或煎汤灌服。本品含挥发油、生物碱、阿魏酸、苯乙酸甲酯等。煎剂及挥发油有镇静作用。水及乙醇浸液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生物碱能提高对缺氧的耐受力。浸膏对兔子宫有收缩作用, 对小肠则有抑制作用。阿魏酸与川芎内酯对平滑肌有解痉作用。

川芎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我国四川。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效。主治下列病证:
❶瘀血阻滞,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阻、胁肋疼痛、胸痹心痛、跌打损伤。本品为血中之气药,活血行气止痛之功颇佳。瘀血阻滞的闭经、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多与当归、熟地、白芷等同用;肝气郁滞的胁肋胀痛,可与柴胡、白芍、香附、枳壳等同用;瘀血痹阻心脉所致的胸痹绞痛,可与赤芍、丹参、红花、降香等相配;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又可配乳香、血竭、没药、桃仁、红花等,以增活血止痛之功。
❷头痛、痹痛。川芎为治头痛的要药,外感风寒头痛,可与防风、细辛、白芍同用;风热头痛,可与菊花、银花、连翘相配;风湿痹痛,可与防风、羌活、独活、杜仲、续断等相配。本品活血,妇女月经期,孕妇慎用。

川芎chuanxiong ligusticum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伞形科,藁本属。多年生草本。生于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地方。中国西南及北方均有种植,四川灌县主产。植物体地下部有不整齐结节状拳形根茎。地上有数茎丛生,茎上部分枝,基部膨大成盘状,生有珠芽(零余子)。叶为2~3回羽状复叶,小叶3~5对,叶片卵形,叶缘呈不整齐羽状分裂。复伞花序;总苞片少数或缺,伞辐在果期常呈弧形外曲,小总苞多数,线形或羽状分裂;花白色或紫色,双悬果呈卵形。本草栽培宜在疏松肥沃砂质壤土及腐殖质壤土,当年以零余子繁殖,然后,挖取根状茎做种,翌年收获其根状茎,供药用,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

川芎

常用川产道地中药材,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又称芎䓖、 西芎。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商品川芎呈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15毫米~70毫米,表面黄褐色至黄棕色。性温,味辛、微苦,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等功效。四川都江堰从北宋时开始种植,产量最大,都江堰市与崇州市占全国产量80%。全省种植5万亩左右,总产约5000吨。个大饱满,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油性大,香气浓郁者佳。主要药用成分为各种挥发油。

川芎

别名芎藭。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有香气。茎直立,叶互生,叶片圆披针形。复伞形花序顶生,花白色。奇台等地有少量栽培。具有驱风湿、活血止痛的功能。药用根茎。主治月经不调、腹痛、偏头痛、胎死腹中或胎衣不下、风湿性关节炎初起、发烧等病症。

川芎

伞形科藁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60 cm。叶互生2~3回羽状复叶。复伞形花序顶生,花期6~7月。双悬果,果熟期7~8月。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0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