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巢元方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32 巢元方7世纪隋代医学家。605——616年间曾任隋太医博士、太医令。他医术高超,对医学理论研究颇深。巢氏在其著作中,曾详细地叙述腹部手术和创伤伤口缝合术,表明巢氏可能是擅长外科的医家。他在研究各种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及愈后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并于610年撰成《诸病源候论》一书。全书50卷,总结了隋以前的医学成就,对于临床各科病证予以系统分类,细致论述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理、征候,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论述病因征候为主的临床医著。书中有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认识与描述,确认疥疮病原为疥虫,并准确地描述了疥疮的症状;又论断肠道寄生虫由于饮食不洁而致; 认为传染病是由外界有害物质“戾气”所致,提出可以服药预防;对于过敏性疾病、糖尿病、脚气病、麻风病等的认识和防治已达到较高水平。书中有中医对恶性肿瘤较早的记载,对于天花与麻疹的鉴别诊断是世界上最早的文献。 巢元方Chaoyuanfang隋医学家。曾任太医博士,隋大业六年(610年)主持编辑《诸病源候论》,其中列述病症很多,是研究古代医学的重要资料。在《诸病源候论》中,有《妊娠候》一门,阐述了他的胎教理论。指出胎儿的成长, 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认为胎儿“禀质未定”、“逐物变化”、“外象而内感” 他运用脉象去诊断妇女是否有孕:“阴搏阳别,谓之有子 ”他研究了用脉象诊断胎儿的性别, 这要比 “欲生男” “操弓矢”;“欲生女”“弄珠玑”科学得多了,他还研究了用脉象去诊断胎儿在逐月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无疾病。还叙述了胎儿生长和孕妇饮食起居的关系等。这些都为胎教学说奠下医学、生理学基础。 巢元方隋代医家,籍贯未详。隋大业间(605—617) 任太医博士、太医令。巢氏医疗经验丰富,大业五年 (609),主持运河工程的大总管麻叔谋,患风逆,关节疼痛,不能起坐。炀帝命巢元方前往宁陵 (今河南宁陵县) 诊治。元方诊为: “风入腠理,病在胸臆。” 处方用药末与羔羊蒸而食之,病即痊愈。又令以杏酪五味佐以羊肉,日食数枚,是疾逐不复发。巢氏对医学理论有很深造诣,奉诏与众名医共同研究病因,病理和证候,于大业六年(610) 撰成《诸病源候论》50卷,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病因,证候的巨著。对传染病、过敏性疾病、运动病、寄生虫病、各科杂病及外科手术等,都有许多值得称道的认识与描述。如认为传染病的病因,是外界一种有害物质“乖戾之气” 所致,是互相传染的,强调可以 “预服药” 物以防传染的思想。诊断肠道寄生虫病系由于饮食不洁而感染; 漆疮等过敏性疾病,与人的禀性素质有关。特别主张小儿护理和妇女怀孕时的保健,要向民间学习。指出 “田舍小儿,任其自然,皆得无横夭”; 妇女怀孕应适当做些劳动以使 “骨气强,胎养盛”。对王宫贵族娇生惯养小儿和贵妇人卧床养胎的旧习,提出了非议。书中所载肠吻合手术、大网膜切除及血管结扎术、死骨剔除术、创伤伤口缝合术,人工流产术等,均为我国外科史上的突出成就。有学者推断巢氏或是一位擅长外科医疗的专家。全书共分67门,列载证候1720条。诸证之未,多附按摩导引法,但不记载治疗方药。巢氏重视每一个病的论述,促进了对不同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鉴别的深入观察与研究。对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如唐代集大成的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宋代《太平圣惠方》,日本的 《医心方》,以及明、清医家、均引用巢氏学术观点作为医理的依据。 巢元方约550—630隋医学家。京兆华阴(今陕西)人。曾任太医博士,太医令。大业六年(610年),主持编辑《诸病源候论》共50卷。为中国集体创作的病理症候专书鼻祖。是研究古代医学的重要资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