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巧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巧避行文时不直接陈述观点,而是巧妙地避开,去写对立或相矛盾的另一方面或侧面,曲折婉转地达到陈述观点的目的。如唐代韩愈《进学解》本是为自己久为博士不见升迁之事而发的不满之词,然而文章首段发端,中段作驳,用学生们的反问来否定自己所讲的“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的话,从而表达了对自己业精行成却是“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现状的不满。胸中抑郁,借他人之口说出,就是巧避。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曰:“此公久为博士,不见超迁而作,注意全在宰相。盖大才小用,不能无憾,而以怨怼无聊之词托之人(指文中“弟子”),自咎自责之词托之己,言之者无罪,闻之者知愧。巧于避忌,最为得体。”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