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巴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巴豆fructus crotonis攻下药。出《神农本草经》。见《肘后备急方》。又名刚子、毒鱼子。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用时去果壳, 或取净仁研捣如泥, 压榨去油, 至松散不粘结为巴豆霜用。主产华东、华中、西南等地。辛、热、有大毒。入胃、大肠经。功能峻下寒积, 逐水消肿, 祛痰, 蚀疮。主治: ❶马七结, 与五灵脂、牵牛子、甘遂配伍,如马价丸。 巴豆purging berry crotonCroton tiglium,别名猛子仁、巴果、老阳子。大戟科巴豆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染色体数2n= 2x= 20。高2~7m。幼枝被稀疏星状毛。叶互生,卵形至长圆状卵形,长5~15cm,3出脉。花小,单性同株,顶生总状花序,雌花在下,雄花在上,花期3~5月。蒴果长圆状,白色,果期9~11月。产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四川广为栽培;印度、菲律宾及日本也有分布。喜温暖向阳。要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播种、扦插或分株繁殖。种子熟后易自行散落,应及时采收。适于四旁绿化或园林中栽植。种子含油50%以上,可供工业或药用,果实及根、叶均可入药。 巴豆purging crotonCroton tiglium L.,大戟科,巴豆属。灌木或小乔木。分布于浙江、江苏、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区;也见于越南、印度、马来西亚。幼枝疏被星状毛。单叶互生,卵形至矩圆状卵形,叶缘有疏锯齿,齿间有腺体,两面疏被星状毛,基部近叶柄两侧各有1无柄腺体。总状花序;雌雄同序,花序上部为雄花,下部为雌花;雄花萼片与花瓣各5枚,雄蕊多数,蜜腺与萼片对生;雌花萼片5枚,无花瓣,子房上位,3室。蒴果长圆筒形,密被星状毛。野生或栽培。种子油供工业用或药用作泻剂,外用治恶疮疥癣,对蚜虫、水稻螟虫及其他鳞翅目有强烈的触杀作用。根、叶药用,治风湿骨痛及疮毒,或作杀虫剂。有毒成分为巴豆脂,含量30%~40%,是一种黄褐色黏性液体,味辣有臭,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巴豆 巴豆较常用川产道地中药材,大戟科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又称双眼龙、猛子、江子。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性热,味辛,有大毒,具有破积、逐水、退肿、祛痰等功效。在四川从梁代开始由野生变家种,产量居全国之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最高年产400吨,建国后最高年产750吨,常年产量300吨左右。主产于长宁、江安、宜宾、万县、重庆等地。种子饱满,种仁色黄白者为佳。种仁含脂肪,有大毒,炮制后方可药用。多作中成药原料。 巴豆大戟科灌木或小乔木。又称猛子仁、老阳子。高达3m。嫩枝疏被星状毛,后脱落。单叶互生,质薄,卵形或椭圆形,长5~12cm,宽3~7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或宽楔形。雌雄同株,花序顶生,长8~20cm。雄花花瓣长圆,长2mm,雌花无花瓣。花柱2深裂,6分枝。蒴果倒卵形,种子长圆,背面稍凸,径6~7mm。花期4~6月,果期9~10月。产长江以南各省区。种子含巴豆油34%~57%,药用,有剧毒。种子、根、叶可入药或作杀虫剂。巴豆属世界75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中国产19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