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国民经济完全由市场调节的经济制度。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激烈,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社会的生产和销售,调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有计划,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关系只能通过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强制地进行调整。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由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进行调节的商品经济,亦即由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的商品经济。社会从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并且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市场经济。在商品经济转变为资本主义的一个相当长时期里是自由市场经济,自由竞争是它的显著特点。当今世界正在发展着的是现代市场经济。这种市场经济一方面是市场机制发展成熟和完善,另一方面是宏观控制的产生。市场经济有3个要点: 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是独立的法人,是市场的主体; ❷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即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都与市场有密切的联系,企业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的; ❸市场机制是经济内在的本体的机制,市场机制调节资源的配置,调节着整个社会经济。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社会化生产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方式。 市场经济就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资源配置方式。这种方式是在商品生产、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自然演化而成的。随着消费品和生产要素都要成为商品,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成了市场上的销售者和消费者,他们都按各自的利益和需要自行作出生产和消费、出售和购买的决策,没有任何人或机构统一指挥他们的行动,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在市场里得到充分体现,但社会经济并未因陷入混乱而灭亡,在通常情况下仍在有条不紊地有效运行。是谁在配置资源、指挥经济运行呢? 是一只 “看不见的手”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具体体现,就是市场上供求、竞争、价格三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联动运行系统,一种自动配置资源、刺激经济发展的精巧机制。市场经济是这样自动解决配置资源的三个基本问题的: (1)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消费者的 “货币选票”,如果某种商品受消费者的欢迎,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买主争购有限的供给,生产者有利可图就会抬高其价格,较高的价格刺激生产者投入更多的生产要素,增加其产量。反之,某种商品的供给超过了需求,急于将库存脱手的生产者就会降低其价格,较低的价格会导致其生产者减产转产,使其产量减少。这样,供求变动引起价格波动,价格波动影响生产者的生产欲望,生产者生产欲望的改变指挥资源流动,影响各种商品生产扩大或缩减,从而达到供求大体平衡。 (2) 如何生产取决于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价值规律表明: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为了应付价格竞争,获取最大利润,生产者唯一的办法便是采用效率最高的生产方法,尽量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资源流向效益较好的企业,使整体的资源利用效率得以不断提高。 (3) 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 (土地、劳动力、资本、科技知识) 的占有状况和市场供求所决定的价格。因为个人和家庭能享用多少产品和服务,取决于其收入多少,而收入只能来自他们出卖 (或出租、借贷) 自己拥有的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即地租、工资、利润、利息、技术转让费等。市场机制的这些作用,实质上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但由于思想长期受到束缚,使我们没有真正认识到它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只搞计划经济不行,只有将市场与计划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以市场调节为主,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形式或经济制度。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简单商品经济阶段、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商品经济阶段和资本主义垄断时期商品经济阶段。相应地,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逐步从萌芽走向成熟。 市场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与简单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早期市场经济。是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简单商品交换开始,一直到资本主义制度之前,随着简单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发展,市场已经具备了市场经济的初级功能。但由于这一历史阶段,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成份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商品生产和交换只是社会经济的一种补充成份,市场的调节作用不能覆盖全社会,而且这时的市场只有一般的商品和消费市场,以及很少的一点生产资料市场,没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因此只是单一的、简单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是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商品经济相适应的近代市场经济。是从17、18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开始,一直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阶段。在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市场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了支配地位。近代市场经济的特点是: ❶形成了市场体系,不仅有商品市场,还有要素市场,如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在世界市场上还出现了有组织的市场和商品交易所、证券交易所等; ❷市场的调节作用覆盖了全社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起决定作用,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成为普遍的、基本的形式; ❸自由竞争成为国内及国际经济活动的主要原则,市场作为 “看不见的手” 自发地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 市场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是与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商品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是近代市场经济的延续和发展,但是,相比于近代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❶具有多层次的、多结构的复杂的市场体系; ❷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国家政权这只 “看得见的手” 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等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以调整整个社会生产的比例关系,达到基本的总量平衡,避免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是现代市场经济最主要的特征。 市场经济的功能是指市场经济这种运行机制所产生的机能和作用。一般来说,市场经济的主要功能有: (1) 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在现实生活中,社会资源表现为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也就是经济学概括的社会总劳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在市场竞争中,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信号,向人们提供一种经营信息,市场主体在利益的驱动下,必然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投资行为、生产经营行为和购买行为,这种调整,引起资源的流动,使资源从供给过剩的部门流出,流入供给短缺的部门,使供求关系趋于平衡,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2) 推进技术进步与节约消耗功能。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的直接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要实现这个目标,一方面企业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耗费,使企业个别成本低于社会成本,获取超额利润; 一方面企业要在竞争中获取有利地位、占领和扩大市场,就要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也就是说价值规律作为内在动力,竞争规律作为外在压力,迫使企业推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消耗,最终导致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 评估筛选功能。市场的评估是对一个经营单位的经营成果、经济效益的评估,是一种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估,当然也是不讲情面的评估。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不好机遇或不思进取的经营单位,必然遭到市场的淘汰。优胜劣汰的结果,一方面给企业加大了压力; 另一方面使社会资源集中到效益好的经营单位手中,使社会资源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利用。 市场经济的功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现阶段,这是其他经济运行方式不能替代的,这已被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实践所证实。但是市场经济的功能也不是万能的,它也存在着本身的弱点或局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❶滞后性。在市场上不停波动的价格所反映的是现实供求状况,实际上是以往的生产情况,根据这种信号,调整资源配置和生产经营,跟后期市场供求是很难吻合的,因而这种调节是滞后的。 ❷局部性。市场价格所反映的供求状况,往往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现实情况,并不表明社会供求全局形势,以此为准,调整企业生产经营,很难符合整个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❸短期性。市场价格瞬息万变,实际上只反映市场供求的短期状态,很难看出市场供求的长期发展趋势,以这种经济信号为根据进行经济决策,势必造成短期行为,很难把握未来供求变动的实际趋势。 ❹盲目性。市场调节的对象是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对宏观经济的调节表现为各个微观经济活动的迭加和汇总。由于市场调节本身带有盲目性,极易造成宏观经济比例失调,引起经济波动和振荡,甚至引发经济危机,正因为市场经济的功能具有以上的弱点和局限,二战后许多市场经济国家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以弥补和矫正市场的局限。 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组织方式。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样的商品,采取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以及生产出来以后谁来使用这些商品等问题,都是依靠市场力量来决定的。市场是配置社会资源的基本手段和主要方式。在党的十四大后,湖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较快,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逐步发展起来,市场主体实现了多元化。从流通领域看,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公有制经济占97.66%,1994年这一比例已下降到45.68%,其中国有经济仅占28.79%。生产资料市场已逐步放开,全省有56个物资贸易中心,生产资料的市场调节比重已达63.80%。至于商品市场已完全放开,资金市场全省已建立了29个,劳动力市场等要素市场均发展较快。全省经济生活也基本市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