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布局经济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布局经济学又称“区位经济学”、“空间经济学”。以生产要素分布的社会经济关系及其布局的客观规律为研究对象,揭示影响制约社会生产力地域空间组织的客观因素与规律、经济布局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生产力布局和地区经济结构所反映的生产关系矛盾,以及为此寻求各种经济杠杆或改革措施。内容包括生产力布局的微观经济分析、中观经济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 布局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分布和合理布局的科学,也称区位经济学或空间经济学。布局经济学初期以研究工业区位问题为主要内容,后进一步发展到研究贸易区位、城市区位等,并从纯理论的讨论发展到对区域规划和对策的研究,形成了成本学派、市场学派、成本—市场学派、行为学派和社会学派等不同理论观点。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生产力布局的各种成本因素,生产企业遗址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和信息要素,工业区位与规模经济,经济政策的效应和生产力布局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的规模、布局、发展趋势,资本与劳动比率的地区性差异,资源配置的条件,不同区域的贸易和经济利益,资本供求与新工业区域的形成关系,地域性生产力布局与劳动力供给,地区资本形成与劳动力增长速度的平衡关系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一研究领域里较有影响的著作有: 摩尔和罗斯德的《区域经济政策和制造业厂商向发展地区的移动》、海的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区位》、格林伍德的 《有关美国国内迁徙的研究情况概述》、罗曼斯的 《迁徙的利益与负担》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