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希腊三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希腊三哲指古希腊三位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前347)、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苏格拉底生于雅典手工业者家庭,小时随父学习雕刻技艺,后对哲学表现极大兴趣。曾求教于智者普罗塔哥拉等人,并在各种场合同各种人讨论政治、战争、婚姻、艺术、商业,特别是道德问题,提出“美德即知识”主张,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工作,教学无一定对象和固定地点,教学内容有体育、军事训练,舞蹈音乐、诗歌、天文学、几何、数学及道德哲学等,教学方法以“谈话法”(问答法)为主,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得出结论。哲学上,反对研究自然,主张研究人事。政治上倾向于奴隶主贵族专制政体。公元前399年,被控犯有蛊惑青年和不信神等罪,判以死刑。其思想为柏拉图等人继承和发展。柏拉图生于雅典贵族家庭。年青时从师于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被处死后,他出走他国游学,约40岁回到雅典,创办“阿加德来学园”。在哲学上认为有一“现象世界”和一“理念世界”,前者是原型,后者是摹本,人的灵魂是理念世界的产物,政治上认为理想国家应由管理者哲学家)、保卫者(军人和供养者(工农商)三个等级组成,各等级尽职尽责,社会才能安定。重视教育作用,认为办好教育是国家安定、人格健全的保证。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哲学头脑的管理者和勇敢的军人,国家应管理教育,规定统一学制,幼儿从学前教育开始,经过普通教育、军事体育教育、自然科学教育、哲学理论教育,层层筛选,为国家培养智慧发达、追求真理的哲学王。教学上,要求精选内容,保持教育的一致性、稳定性,重视启发和引导。所提出的算术、几何、无文、音乐(四艺)加上智者提出的文法、修辞学和逻辑学(三艺)在中世纪被改造为“七艺”,成为当时学校的主要学科,主要著作有《理想国》等。亚里斯多德生于希腊北部的斯塔吉拉。18岁时到雅典,从师柏拉图学习哲学,后自办吕克昂学校。学识渊博,在哲学、自然科学、经济学、伦理学、政治学、逻辑学等众多学科上有建树。政治上主张国家应由具有适度财产的中等奴隶主阶级来管理。认识论上强调感觉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基础,同时重视理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伦理学上,反对道德行为的过度和不足,主张适度为美德。教育上重视教育作用,主张立法者应重视国家统一的教育制度,制订共同的教育目的和教育计划。认为人的发展是沿身体、情感和理智的自然顺序进行的。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发展理性。教育过程应遵循人的发展顺序,先进行体育,再进行德育,最后进行智育和美育,教育应划分相应的三个阶段:初生—7岁;7岁—14岁;14岁到21岁,使儿童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主要著作有《形而上学》、《政治学》、《伦理学》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