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帖木儿汗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帖木儿汗国蒙古帖木儿(1336——1405)建立的政权。明汉籍称撒马尔罕国。察合台汗国分裂后,兴起于撒马尔罕的帖木儿乘混乱之机自称成吉思汗后裔,在1370年推翻统治中亚的忽辛之后,成为该地区的最高统治者。后征服东察合台汗国,灭伊儿汗国和钦察汗国,又先后攻入印度,入土耳其,遂成为西到土耳其,东括天山南北部,南越恒河,北与俄罗斯接壤的大帝国。首府撒马尔罕。1405年,帖木儿率兵20万东侵中国,途中病死罢兵。此后,汗国分裂。长孙马黑麻·速檀、次子乌马儿·沙黑及后代、三子米兰沙及子、幼子沙哈鲁,各在原镇守地建立王朝,且相互攻伐。16世纪初,汗国为乌兹别克汗昔班所灭。 帖木儿汗国蒙古察合台汗国后裔帖木儿以中亚为中心所建立的汗国。《明史》称为撒马尔干国。西部察合台汗国巴鲁剌思(Barlas)部族人帖木儿 (1336—1405在位),乘西部察合台汗国王室衰微和中原元朝灭亡(1368)之机, 自称为成吉思汗后裔, 起兵推翻西察合台汗国的统治,两年后(1370)自立于巴里黑(今阿富汗北境),称汗。继而征伐东部,整个察合台汗国灭亡(名亡实存)。后又西向灭掉亚洲西部的伊儿汗国(1388), 北向灭亡伏尔加河以南 的钦察汗 国(1480),继而又入侵里海、黑海之间的高加索和里海之南的土耳其,南侵印度,于是建立起一个领土西到土耳其, 东邻中国新疆,南越恒河,北与俄罗斯接壤,以中亚撒马尔干为首府的帖木儿汗 国。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曾遣使聘明朝,但至1405年(永乐三年)即起兵二十万东侵中国,因帖木儿在越过锡尔河时,于军中病死,未成。汗国内部民族复杂,并无共同经济基础, 只是一个军事行政的联合。帖木儿死后,诸子相争,汗国分裂。至1500年(弘治十三年)乌兹别克汗昔班尼征服全境,汗国遂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