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平均寿命 |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
释义 | 平均寿命pingjun shouming处于某一特定能态的放射性原子核平均生存的时间。它和半衰期T1/2、衰变常数λ一样都是描述放射性核衰变快慢的物理量,用τ表示,单位是秒。若在t和t+dt之间有dN个原子核衰变,它们的寿命是t,平均寿命τ=1/ 平均寿命见“期望寿命”。 平均寿命从不稳定的微观粒子体系(例如原子、原子核或基本粒子)产生到它衰变所经历的平均时间。 平均寿命见“平均预期寿命”条。 平均寿命是指人在不同年龄时预期可能生存的平均年限。人们一般所指的平均寿命即系出生不满1岁的平均期望寿命。根据某一地区的人口及死亡资料可以编制出该地区不同年龄人群的平均期望寿命表。下表系根据上海市人口及死亡资料编制的1979年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表。从表中可查出上海市不同年龄时的平均期望寿命。例如,1979年上海市不满1岁的男女儿童,其预期平均寿命为73.87岁;如果按不同性别计算,则男性平均预期寿命为71.98岁,女性为75.63岁。一个70岁的老人,他(她)们的预期平均寿命为11.38岁;如果为70岁男性老人则仅为10.26岁,70岁女性老人则为12.21岁。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类的平均寿命是可以不断提高的。例如,据北京猿人化石的分析,69.2%的猿人年龄在14岁以下;根据尸骨研究资料,公元前4000年青铜生铁时期,欧洲人平均寿命仅18岁;公元前2000年古罗马时代的人,平均寿命为29岁;到了文艺复兴时代,平均寿命增加到35岁;18世纪为36岁。近200多年来,欧洲人的平均寿命增长较快,19世纪初为40岁,19世纪末达45岁,到1920年增加到55岁,1935年为60岁,1952年达68.5岁,1972年为72岁。在同一时期,由于经济状况及卫生条件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寿命也不一致,如目前世界平均寿命为61岁;欧洲人的平均寿命最高,为72岁;非洲人的平均寿命最低,为49岁。就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也有差别,如我国城市居民的平均寿命约比农村居民高3岁。 1979年上海市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岁)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