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平粜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平粜

中国古代的一种救荒措施,主张由国家在丰年收购粮食储存,准备荒年发售,以稳定粮价的措施。《周礼·地官》设有司稼一职,掌巡野观稼,根据年之上下(上为丰年、下为灾荒年)出敛,出则减价粜,敛则增价籴。在凶荒之年,减价出售粮食,以赈济灾民,这就是平粜最初的主要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李悝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增补,使平粜法初具规模。李悝为魏文侯制订的平粜法,是根据年岁分为大、中、小饥三等,来确定平粜的多少。小饥则发小熟之所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发大熟之所敛,而粜入。此法一度盛行,之后一段时间又曾一度衰歇。到汉宣帝五凤四年(前54年),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奏请以谷贱时增其价而籴,贵时减其价而粜。平粜之法,又开始重见于史册,并得以完善发展。晋武帝泰始二年 (266年),又下诏设立平粜之法,并逐渐盛行。南朝宋文帝时期也实行过平粜之制。以后历朝,虽然其方法间有变化,或发仓米以粜,或截漕米以粜;或为经常,或为临时,稍微有些差异,但其基本政策,历代都大致相同。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