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三、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珠江三角洲的各市县都十分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交通十分不便,通讯设施落后,能源严重不足,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八十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各市县先后投入巨额资金,用于交通、通讯、能源、电力基础公共设施建设。如东莞市,1978年符合国家标准的公路只有240公里,而且沙路多、轮渡多,能晴雨通车的公路少,有的地方只因一河之隔,就被割断了与外界的联系,生产出来的产品运不出去,物资运不进来。为了改善投资环境,东莞人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了大规模的公路建设。至1991年底,共投资10亿元,新筑公路和铺设水泥、柏油公路1 600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10公里,占全省现有一级公路的一半),新建和扩建公路桥梁111座,市内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1 799. 6公里。按全市总面积平均计算,每100平方公里占有公路里程为73公里,远远高于全省30公里的平均水平。珠江三角洲各市县普遍采取集资、引进外资、贷款等形式建桥筑路,大桥、小桥遍布交通主干线和乡村之间,县道以上公路等级都是一级公路,村道几乎全部水泥路,整个珠江三角洲路路相连,四通八达,大大缩短了客货运输时间,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发展。正如珠江三角洲人所说:“无路不发,小路小发,大路大发。”电力、通讯等设施建设也发展很快,现在的珠江三角洲,电话线通向每一个村镇,安装电话103. 5万门,其中95%是程控电话,可与国外187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608个城市直接通电话。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