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广西文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广西文场

流行于广西桂林、柳州市以及荔浦、恭城、平乐、宜山、融安、鹿寨等县。明末清初,江浙一带的民间音乐传入广西后,经艺人传唱,并根据广西官话(即桂柳话)的语言特点,逐步发展而成为当地汉族群众自唱自娱的一种曲艺,民间称为 “玩子”; 以唱为主的称 “文玩”,侧重做工的则叫 “武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曾有 “玩子” 班走街串巷卖唱,多半为盲艺人为了谋生而组织的。文场有清唱、表演唱和挂衣表演(即文场戏)多种形式。它的唱腔颇为丰富,分大调和小调两类。大调多用在有故事情节的、较长大的唱段中; 基本唱腔有 〔越调〕、〔丝弦〕、〔摊簧〕、〔南词〕 四种。小调有传统唱腔,也有吸收民歌并保存其风格的唱腔,还有创作的唱腔,有的可单独使用,有些则掺入〔越调〕中使用。唱词有十字句和七字句,结构严谨,优美典雅,音乐结构为曲牌体,多为正规节奏,除垛子速度稍快外,一般节奏徐缓、旋律优美抒情。伴奏乐器以扬琴为主,还有二胡、小三弦、琵琶、阮、碟子、酒盅等。传统曲目中,成套的作品有《西厢记》、《红楼梦》等; 中篇段子有 《醉打山门》、《武二探兄》、《贵妃醉酒》等; 单本有《东方朔上寿》、《双下山》等; 现代曲目有《江姐进山》、《韩英见娘》等。

广西文场

文场是一种清唱类型的曲艺,在广西桂林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清代乾隆年间,江浙等地民歌小曲传入桂林,与本地方言及民间音乐融合,演变成一种牌子曲类的曲艺形式。因音乐优美动听,唱词抒情细腻、优雅文静,故称“文场”。文场音乐中唱腔曲牌为主要声腔,分为“越调”、“滩簧”、“丝弦”、“南词”四大调和“满江红”、“马头调”等50多个小调唱腔。成套脚本和单出唱本一般用大调唱腔,一事一物的抒情小段则用小调唱腔。大调唱词多是整齐的七言、十言长句,小调唱词多是倚声填词的长短句。不同声腔曲调适应不同人物、情感,加强了表演艺术效果。文场表演以扬琴、琵琶、二胡、三弦、笛、笙、阮、筝等管弦乐器伴奏,所用击节乐器多为板鼓、碟子、酒盅等,显得十分文静典雅。传统长篇剧目有《琵琶记》、《西厢记》等,短篇代表作有《陈姑追舟》、《五娘上京》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