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康有为与学前教育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康有为与学前教育kangyouwei yu xueqianjiaoyu

康有为(1858—1927)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运动领导人。原名祖诒,字广夏,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县人,后人称他为南海先生。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他曾多次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著名的1895年“公车上书”,建议“变法成天下之治”。变法维新运动在其领导与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达到高潮,史称“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思想日趋保守,成为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对立面。康有为在变法实践中,把学术、宣传、教育活动与政治运动结合起来,倡导创立强学会、保学会等,创立了万木草堂,培养变法人才,办报纸《中外纪闻》,宣传变法思想。极力抨击科举制度,提倡办各级各类新式学堂,学习西方教育,建立近代教育体系。1884—1902年,写《大同书》,描述了一个“无邦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并设计了一个理想的教育制度,提出孕妇入胎教院、婴幼儿入育婴院、慈幼院进行公养和实施学前教育的主张。胎教院也叫人本院,专为“胎教以正生人之本,厚人道之原”。育婴院与慈幼院为学前教育机构,按康有为的理想,此阶段实行儿童公养,“凡婴儿断乳后,产母出院,即移送入此院”。该院环境优美, 有经过训练的严格挑选的女保和医生负责教育和养护婴儿。一切设备,无不具备以“养儿体,乐儿魂, 开儿知识为主”。“子能言时教以言”, “婴儿能歌”则教仁慈爱物之旨以为歌”,“知识稍开时,将世界有形各物, 自国家至农工商务,皆为雏形,教之制作,则习惯若性”。可见这种学前教育兼顾了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培养。他的学前教育主张,在当时是难以实现的,但却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为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他还是我国最早的儿童公育的倡导者之一。主要著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