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延安大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延安大学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培养革命干部的综合大学。1941年9月由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而成。校址在延安,首任校长吴玉章。初设社会科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及俄文系、英文系。1943年后鲁迅艺术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民族学院、行政学院相继并入,形成3个学院、12个学系的规模。这就是:行政学院(分行政、财经、教育、司法四系),鲁迅文艺学院(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四系),自然科学院(分工学、农学、化学工程三系),另附设医药系,学生总数2000余人,成为解放区第一所工、农、文、理、医、艺综合性的高等学校。教育方针为学用一致,与边区各项实际工作相结合,为长期抗战和边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学制2—3年,课程分共同课和专修课。自学为主,教授为辅,集体互助,研究自由。1948年设立洛川分校。1949年7月,总校分校合并,并迁址西安,改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 延安大学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干部学校。1941年9月由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邵学校合并而成。校长吴玉章。初设社会科学、教育、法学三院和俄文、英文二系。1943年又并入鲁迅艺术学院等校。1949年迁西安,改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 延安大学学校名。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干部学校中系科设置最全的大学,也是文法理工农多学科综合性大学。1941年8月成立。由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毛泽东青年干部学校三校合并成立,直属中央文委领导。吴玉章任校长。建校初期,设社会科学、教育和法学三个学院,外加两个专修科。学制视各学院具体情况而定。学员在校内学习期间,一般要下乡实习三个月,再回校内总结经验,深入学习。对学员学习成绩的考核,以学而能用、知即能行为主要标准。经毕业考试,合格者予以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 延安大学革命大学名。1941年9月由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而成,初设社会科学院、教育学院和法学院。1943年,鲁迅艺术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陕甘宁边区行政学院相继并入。遂改设行政学院(分行政、司法、财经、教育4系)、自然科学院(分机械工程、农业、化学工程3系)、鲁迅文艺学院(分戏剧音乐、美术、文学3系)和医药系。学生总数1300余人。学制2~3年。教育方针为学用一致,与边区各项实际工作相结合,为长期抗战和边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1948年设立洛川分校。1949年7月,总校分校合并,并迁址西安,改名西北人民革命大学。 延安大学位于革命圣地延安杨家岭。创建于1938年。重建于1958年。是陕西省属的一所师范为主的多科性综合大学。1990年,学校占地1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设有中文、政教、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管理、历史、生物9个系,11个专业。在校学生2005人,其中本科1213人,专科792人。办有成人教育部和夜大学,学员334人。有专任教师3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3人,还聘请了10多名名誉教授,近20名兼职教授和外籍专家。藏书42万册。编辑出版《延安大学学报》、《延安大学》、《高等教育研究》等报刊。设有中共党史研究室、陕北历史文化研究所、陕北经济技术开发研究所、延安学研究所、革命传统教育中心等研究机构。学校目前已和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新加坡、坦桑尼亚等国的高等院校建立了校际联系。学校已列为“八五”期间国家和陕西省的重点扶持院校。 延安大学中国共产党于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1941年9月由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而成。校址在延安。校长吴玉章。1943年将鲁迅艺术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新文学干部学校、民族学院划归延安大学。1944年行政学院又并入。至此,形成3大学院(艺术学院、自然科学院和行政学院)、12个系、师生2000余人,成为抗日根据地第一所较为齐备的综合性高等院校。延安大学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教育方针,以培养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实际工作干部为目的,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课程分共同课、专修课和补助课,年限不等,以学院规定的课程为标准。1948年夏在洛川设立分校。1949年7月总校分校合并,迁至西安,改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