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不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52 三不去封建时代不准休妻的三条规定,即经持舅姑之丧不去,娶时贱后贵不去,有所受无所归不去。 三不去3种情况不得抛弃妻子的规定。《辞海》: “3不去: 亦称3不出。或国古代婚姻制度规定的不得离弃妻子的3种情况。即: 无娘家可归的; 曾为公婆守孝3年的; 结婚初期丈夫贫贱后来富贵的。见 《大戴礼记·本命》、《唐律·户婚》。” 三不去中国古代婚姻史上的重要礼俗之一,又被称为“三不出”。它是指夫家不能休掉结发妻子的三个条件。“三不出”即没有娘家无所归者;与夫共守三年丧者;前贫贱后富贵者。凡已婚女子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丈夫或夫家即不可随意休妻。《大戴礼记·本命》中记载: “有三不去,有所取 (娶) 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另一部书籍也引孔子的话说:“孔子曰: ‘妇有“七出”、“三不去”。三不去者,谓有所取,无所归;与其更三年之丧;先贫贱,后富贵。’凡此圣人所以顺男女之际,重婚姻之始也” ( 《孔子家语·本命解》)。 三不去中国传统礼教。妻虽有七出之过,但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丈夫不可休妻。“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见《大戴礼记·本命》)也就是说,妻子被休后无娘家可回;曾为公婆守丧三年;曾与丈夫同甘苦后丈夫富贵,这三种情况下,丈夫不得休弃妻子。这种规定是从维护整个封建伦理观念出发的,但对稳定封建婚姻关系有一定作用。 三不去又称“三不出”。封建社会丈夫不得休弃妻子的三种情况。《大戴礼记·本命》:“妇有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公羊传·庄公二十七年》汉何休注:“当更三年丧不去,不忘恩也;贱取贵不去,不背德也;有所受无所归不去,不穷穷也。” 三不去亦称“三不出”。中国封建社会中三种不得休妻的理由。据《大戴礼记·本命》、《唐律·户婚》,妻子无娘家可归的;曾为公婆守孝三年的;结婚初期丈夫贫贱后来富贵的,均不得休弃。三不去主要是考虑女方的道德和生活情况。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