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弗洛伊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弗洛伊德1856—1939FuluoyideSigmund freud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对立部分,认为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所谓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摆布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认为人生来就有追求快乐的本能,但社会习惯和道德不容许个人任意满足,欲望受到压抑,进入无意识,有时会从梦中或口误中流露出来,有时则会成为精神变态的原由。儿童吮乳、大便时的肛门运动等都是性欲的表现,这些受到压抑会引起儿童心理变态。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是其人格学说的三个组成层次,以后修正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人格构成部分。主要著作有《梦的解释》、《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概论》、《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等。 弗洛伊德1856—1939Fuluoyide,S.Freud,奥地利心理学家。维也纳犹太籍神经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1873年到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博士学位。次年,作为临床神经病学家开始私人营业,这期间与柏林著名医生J.布罗伊尔结成至交,时常讨论病人致病的原因,而对歇斯底里症尤感兴趣。后来,弗洛伊德深受布罗伊尔的谈话治疗法的启发,感觉到心身关系的微妙。1885年到法国跟夏尔科学习。夏尔科用催眠术有时导致、有时消除歇斯底里的作用表现,使弗洛伊德感到身体的症候可以通过观念作用而收到疗效。后来,他又观察了A·A·利埃博尔和H·伯恩海姆的催眠治疗工作。通过这些经验,他便从物理和生理的病因说逐渐过渡到心理的病因说。他创用了自由联想法,鼓励患者暴露思想,使患者挖掘和倾吐他所意识不到的欲望。这种意识不到的欲望或潜意识,一旦变成了意识,患者即可不药而愈,其疗效是持久的。这就是他的精神分析法。弗洛伊德把意识分为三个部分,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前意识的内容有必要时容易被召回意识中来。而潜意识则是意识不到的意识,是个体否认其存在的意识。弗洛伊德认为性的扰乱是神经病的根本原因, 儿童幼时的性的经验是与神经病的形成有关的。1869年出版了《歇斯底里的病因学》,提出了神经病产生的引诱性,后经分析又放弃了引诱说,承认婴儿期的性生活和性感区以及恋母情结(俄狄普斯情结)。1900年出版了《梦的释义》, 又开始写作《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 并于1901年出版。弗洛伊德的一生, 完成他的自我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当弗洛伊德声誉日隆时,建立于1910年的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不久就分裂了。阿德勒、荣格等都先后离开了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晚年被授予歌德奖金,并成为荷兰精神病学家和神经学家协会和英国心理学会的名誉会员。1936年80岁时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通讯会员。1938年3月德国法西斯侵占奥地利,弗洛伊德赴英国避难,直至去世。 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提出“欲望升华说”。认为当人的本能欲望得不到直接满足时,就会转向宗教、哲学、艺术等途径寻求满足,这就是艺术存在的基础。艺术能使被压抑的欲望在想象中得到实现并使之升华。艺术创造是一种非理性的表现人的无意识活动。这一学说对西方现代艺术产生深远影响。参见“心理学”中的“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1856—1939Sigmund Freud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创始人。提出无意识的理论。早期把人的心理过程分为无意识、前意识、意识三部分。后来又提出“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本我”是原始本能的欲望冲动。“超我”是人后天形成的道德、宗教等社会意识,对“本我”的欲望冲动起抵制和压抑的作用。“自我”即自我意识,它遵循现实的原则,对“本我”的欲望冲动与“超我”的压制起调节作用。用这一理论解释社会现象,认为人类文明是性爱受压抑的产物,人的性爱因遭受压抑,无法满足时,就表现为人的科学、艺术等文化方面的创造性。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宗教戒律都是针对人的性欲而产生和规定的。参见“心理学”中的“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1856—1939Sigmund Freud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年在维也纳开业行医,先用催眠法后改用自创的精神分析或自由联想法治疗精神病。在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的精神分析理论。核心观点是: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存在于潜意识中的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和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是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基本动力,是摆布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20世纪20年代以后,对其理论作了一些修正,提出了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的概念以及三分(本我、自我和超我)人格结构理论。(参见“精神分析”)1909年应邀访美,并发表以精神分析为主题的讲演。1936年任英国皇家学会通讯会员。1938年因身为犹太人遭到纳粹迫害而流亡英国,次年死于癌症。主要著作有:《释梦》(又译《梦的解析》、《梦的释义》等)、《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弗洛伊德1856—1939Sigmund Freud奥地利哲学家、伦理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出生于犹太人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大学学习。以后在维也纳大学从事精神病的治疗和研究,创立精神分析学派。主要著作有:《歇斯底里研究》(1895)、《梦的解析》(1901)、《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1904)、《性学三论》(1905)、《图腾与禁忌》(1913)、《精神分析引论》(1917)、《超越唯乐原则》(1920)、《集体心理学及自我分析》(1921)、《文明及其不满》(1920)、 《自我和本我》 (1932)、 《摩西—神教》(1939)等。弗洛伊德的伦理学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认为道德是一种精神现象,来源于个人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个人的一种心理过程和心理机能。人格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是先天的,表现为无意识的性本能的冲动。本我按唯乐原则行事,一味地追求快感的满足。自我是在幼儿时期通过父母的教育而形成的心理结构,代表人的理智。自我按现实原则行事,压抑和控制本我。超我也是后天形成的,是人格心理结构中的高级部分,代表人的良心。超我按理想原则行事,督促自我压抑本我,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道德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其根源不在于客观的物质世界,不决定于社会经济关系,来源于个人内在的心理结构。道德的本质就是超我的心理机能。人类最早的道德是原始人的悔罪感和原始禁忌,与性欲关系相联系。性欲是道德产生的心理基础。人的一切行为都受无意识的本能欲望所支配。道德的作用在于控制、压抑人的无意识的本能欲求,以维护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道德与自由是对立的。道德是一种强制性力量,只能引起个人内心痛苦、焦虑和恐惧。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和幸福。人无时无刻不在追求本能需要的满足,但在社会关系的制约下,又不得不考虑现实原则,放弃眼前的快乐。社会永远压抑着个人的幸福,个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幸福只是暂时的,不幸是永久的。社会生活是人不幸的主要根源。因此,要得到幸福,就要冲破社会文明的障碍,顺应人的自然本性,自由地生活,满足人的本能欲望。弗洛伊德的理论产生以后,广泛地渗透于西方各种社会理论中,尤其对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产生了直接影响。 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发展了有关思维的结构和机能,人类行为中的欲望、冲突和动机的重要学说,发明了分析正常与异常行为的精神分析术,证明了无明显机质性原因的许多疾病都可以通过精神分析法治疗。在其早期研究幻觉精神变态时,他提出愿望实现机制的假设。他在运用催眠术的临床中发现,对话疗法可使症状消除,同样也可诱发其产生。这证明这些症状有其心理来源。由此他制定了“对话”原则,提出癔病症状是由受意识支配的思维受压抑所致,故此受压抑的“精神能量”便逆转为肌体的失调。1873年他根据对自身的分析提出许多精神异常都与童年的事件有关,并提出儿童对异性父母有性欲渴望倾向的所谓奥狄浦斯情结。《关于性欲理论的三篇论文》在医学界反响很大。《释梦》论述分析梦中的无意识经历和起源于童年的渴望。《自我与伊特》论证思维可分为不同意识层次的观点。《幻想的未来》则推断人类、宗教和上帝的本质。 弗洛伊德奥地利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的创始人。生于1856年5月6日。1881年获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882年在维也纳中心医院工作。1885年任维也纳大学神经病理学讲师,同年去法国巴黎学习癔病的治疗和催眠术。1886年在维也纳开设私人诊所。他与人合作治疗癔病,合作出版《癔病研究》一书,这本书被认为是精神分析的开端。1900年出版《梦的解释》一书,该书建构了精神分析的理论框架。1908年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精神分析大会。1909年到美国克拉克大学讲演,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938年由于奥地利被希特勒占领,被迫逃亡到英国。1939年9月23日因病在伦敦去世。主要著作有《梦的解释》(1900)、《精神分析引论》(1917)、《超越快乐原则》(1920)、《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1921)、《幻想的未来》(1927)等。他创建了精神分析学派,把无意识现象和内容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无意识包括前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他所用的研究方法有3种,即自由联想、梦的分析和对日常生活的分析。他把本能作为人生命的动力;人格发展有5个阶段,即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5岁)、潜伏期(5~12岁)、生殖期(12~20岁)。 弗洛伊德1856—1939Freud,Sigmund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出生于摩拉维亚(现属捷克斯洛伐克)一个犹太人家庭。1873年进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81年毕业并获医学博士学位,其间在著名生理学家布吕克的研究所工作。1885年曾赴巴黎接受神经病学家沙尔可的指导,之后回维也纳与生理学家布鲁尔共同研究用“舒泄法”治疗精神病。当他把精神病的起因归结为从童年起就有的性冲动受到压抑时,布鲁尔便与他分道扬镳了。弗洛伊德坚持自己的研究,进而以“自由联想法”代替“舒泄法”,从探讨精神病的心理治疗方法,踏上了创立精神分析学说的道路。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