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弟子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弟子规》Dizigui清代的启蒙课本。为李毓秀编撰。它以学则、学规的形式对儿童进行封建伦理教育。全书对《论语》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那句话,用三字一句的韵文加以解释。释文共1080字,包括《论语》原话共1110字。基本内容是要求弟子。听从父母之命,长者之言,对长者要孝敬。以长者为先。对待兄弟,也要以“长者先”。日常生活中,要“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日勤于梳洗,衣贵洁,不贵华。在道德修养方面,“见人善,则思齐”,“见人恶,则内省。”对待人际关系、要亲仁,“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对待别人应“与宜多”,“取宜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妄尊自大。若上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则要学圣文,在学习态度上,“勿自暴,勿自弃”,“功夫到,滞塞通”,勤勉学习,达到圣贤的地步。 《弟子规》Dizi gui我国封建时代蒙学识字课本。初名《训蒙文》,是根据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而成的。它的中心思想是围绕 《论语·学而》 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而阐发的。除总叙外,其余四部分的标题都是从上引文字中摘取的。《训蒙文》的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山西新绛人,出身于富家豪门,是清代的 “国学”生员。他将《童蒙须知》改编为 《训蒙文》。以后, 清代儒生山西平阳人贾存仁 (字木斋), 又对《训蒙文》进行修订,始改名 《弟子规》。“弟子规”即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其中,对侍奉父母、尊重师长、为人处事、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有很具体的要求,实际上是我国封建社会比较完备的一部青少年、学生守则。全书共360句,1 080个字,文句通俗易懂,为三言韵语便于背诵,因而甚为普及,曾被收入《清麓丛书》、《养蒙书十种》、《童蒙必读书》等丛书。清代末年有些地方官府明文规定它为私塾、义学的必读教材,甚至作为“劝善”书籍,在祠堂、茶馆、书馆中进行宣讲, 使它流传更为广泛。 弟子规初名《训蒙文》。传统蒙学读本。清代李毓秀编撰。后由儒生贾存仁修订,更名为《弟子规》。全篇以《论语》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思想为纲,以学规、学则的形式对少年儿童进行封建伦理道德教育。该篇分“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五个部分,共1080字。《弟子规》作为我国封建社会较完备的一部学生守则,内容十分丰富,从言谈举止到衣食住行,从对待长上到交友处世,都作了具体的规定。这部蒙学教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封建糟粕固然不少,但其中也有许多关于道德修养尤其是公德修养的内容,今天看来仍然是可取的,如尊师敬长、文明礼貌、勤劳节俭、勿贪勿奢、爱众亲仁、矜怜贫苦、待人接物、务求诚信,等等。它三字一句,齐整押韵,易记易循,操作性强。不仅被许多私塾、义学作为必读课本,而且作为“劝善”箴规,广为流传。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